值得注意的是,牧原股份2019年Q1净利润还是亏损5.41亿元;而Q2净利润从亏损飙升至3.85亿元,Q3和Q4净利润分别为15.43亿元和47.27亿元。
对应市场的情况来看,2019年生猪养殖行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与起伏:Q1全行业受到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生猪销售价格极度低迷;Q2开始,市场供需形势发生变化,生猪价格开始恢复性上涨;Q3供需缺口进一步加大,生猪价格出现加速上涨;Q4生猪价格创下历史高点后有所回落,但仍维持在高位。
“猪周期”难破解
尽管牧原股份2020年Q1净利润大涨,但是Q2以来猪肉价格持续下降,将会对公司营收将产生影响。对于目前猪价下跌的原因,牧原集团在5月18日召开的股东大会中解释为,需求端仍然较弱,恢复需求需要一个过程;供应端猪价下跌接近成本线,引发恐慌性抛售;进口量较去年同期上升70-80%,导致供给出现阶段性增加。连平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我国养殖业目前最大的问题是规模化程度低。2019年规模最大的八家养殖企业生猪合计出栏4499.93万头,仅占全国生猪总出栏量的8.27%。
尽管近年来规模化程度有所提升,但供应端仍以散养为主。所以行业对于猪肉价格特别敏感,价格下降会引起恐慌性抛售;价格上涨会导致非理性投入,没有规模化将很难走出“猪周期”。
牧原股份年报里指出,规模养殖将是长期趋势。近年来牧原股份一直在扩大生产规模。
2019年报主要资产重大变化里显示:为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在建工程较期初增加133.65%;预付款项较期初增加 447.63%;生产性生物资产较期初增加 162.45%。同时还引入华能贵诚信托有限公司等机构筹措资金。
快速扩大规模导致高负债会成为牧原股份的一大隐忧。
牧原股份负债占资产比率为40%,在行业中属于负债较高的企业。该指标在畜禽养殖行业中位数是28.3%,行业第二的温氏股份,该指标为28.6%。2018年至2019年,牧原股份的短期借款均在40亿以上,长期负债均在10亿以上。年报解释为由于生产经营规模扩大使得负债增加;另外,2019年,牧原股份在建工程金额为85.99亿元;应付账款加应付票据为84.57亿元。
马光远告诉《华夏时报》记者,破解“猪周期”需要大幅提升规模化养殖程度。但是强周期公司高负债快速扩张,又非常考验企业的财务把控能力。如果遭遇产能过剩,将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就此问题记者联系牧原股份董秘办公室,截止发稿未收到回复。牧原股份能否走出“猪周期”怪圈,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华夏时报 记者 于娜 见习记者 王瑜 北京报道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牧原股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