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12月31日在港交所敲锣上市以来,赤子城科技(9911.HK)在投资者中是热潮不断。最近,一则赤子城科技拟收购全球化开放式社交平台MICO的公告,又将其推向了热潮。
公告显示,赤子城科技拟将以1亿人民币现金收购MICO 8.85%股份,同时认购MICO 5000万人民币可转换债券。交易完成后,赤子城科技将拥有MICO董事会多数席位,并成为第一大股东,拥有对MICO的控制权。
这是今年初,赤子城科技正式提出“流量+”战略后,向“流量+社交”方向迈出的第一步。也是其上市后的首个资本动作,难怪资本市场如此兴奋。
时下整个资本市场可以说对赤子城科技是一片看好,想必这除了大家对其这么多年海外发展的不熟悉外,还要归功于其讲故事的能力。但故事归故事,事实归事实。不管怎样在赤子城科技去年发布的招股书中,我们还是能窥出一些隐忧来。
APP可替代性高,产品生命周期短
与国内其他APP开发的互联网公司不同,赤子城科技一直瞄准的是海外市场,做的是出海生意。公司通过开发的APP矩阵实现流量变现或者获取广告主收入。目前,公司的APP矩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用户系统、健身、媒体娱乐和游戏,用户系统中包括操作系统管理、锁屏、计算器、电池管理等产品。
如果仔细分析赤子城科技所研发出的这些APP就会发现,这些产品的工具属性较为突出,可替代性高,生命周期短,一般都在12至18个月左右就被市场淘汰。之后公司再开发新的替代品,如此往复。
据招股书显示,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公司上线的约200个APP中,停止运营的有160个,目前还在运营的APP数量为82个。
值得注意的是,赤子城科技还公布2020年上线的APP生命周期将进一步缩短:用户系统、健身、媒体娱乐的生命周期为6个月,游戏为12个月,这远远低于其他工具类应用、手机游戏的生命周期。
在《每日财报》看来,对于依赖APP变现和广告收入的赤子城科技而言,不断缩短的APP生命周期将增大公司经营的风险,毕竟APP是否能受到市场接纳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受欢迎程度也很难预知、差异较大,连带着也会造成日活、月活数据以及变现收入的波动,同时,开发新应用所需的成本也明显高于维护一款老应用所需的成本。
面对质疑,赤子城科技在接受《每日财报》采访表示:公司在前期发展阶段,产品推出的速度相对较快,拳头产品也以工具类产品Solo Launcher、Solo Locker为主。随着公司的发展、产业链条的打通,公司正通过识别优质赛道,不断拓展产品品类。未来产品会以内容型产品为主,具有高用户时长、高粘度、高使用频次的特点。
另外,赤子城科技表示正推行“流量+”战略,以流量生态为基础,向垂直细分领域扩展延伸。现阶段,公司发力的主要方向是“流量+游戏”及“流量+社交”。例如,在游戏领域,公司前期从轻量级游戏切入,结合市场反馈,增加竞技、增值服务内容,使游戏布局向中重度产品延伸,公司现也在布局重度游戏的研发。
选择率先发力游戏及社交领域,在赤子城科技看来,首先是出于战略发展层面的考虑。游戏及社交产品是对公司现有产品集群的补充,使公司生态版图更加完整。同时,游戏及社交产品的高变现效率可以提升公司流量生态价值,进一步刺激公司营收增长。其次,游戏及社交领域本身便拥有极大的市场规模,在这两个领域,公司将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接下来,公司对《每日财报》表示将不断优化现有产品线,将爆款产品做多、做大,使其越来越难被替代和模仿,巩固自身壁垒。赤子城希望,未来,在全球前二十的产品榜单中,将会持续有公司的产品出现。并表示在成本方面,因前期积累了较丰富的开发经验,且迭代速度较快,公司中台系统可以极大降低研发成本,提高代码的复用率。对于全新产品序列,公司研发会有一定的投入,但也会做好成本的把控。
另外一点受指摘的是研发投入并没有想象地高。赤子城科技2016年、2017年、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的研发开支分别为260万元、1150万元、1750万元和950万元,营业收入则分别为1.37亿元、1.82亿元、2.77亿元和1.84亿元,占比低至1.9%、6.3%、6.3%和5.2%。研发团队共79人,其中负责人工智能引擎SoloAware的仅5人。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赤子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