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翔药业虽然是老牌医药企业,但营销费很低,研发费更低,公司盈利更依靠另一主业染料业务,并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医药股。
有三家上市公司在春节前就完成了年报发布,其中海翔药业(002099.SZ)在1月22日发布2019年年报。年报显示,公司主营业务继续增长创新高,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29.41亿元,同比增长8.20%,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7.71亿元,同比增长27.40%。
业绩看起来很不错。在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海翔药业是不是也能跟上医药股大热的趋势?仔细分析公司的业务结构和盈利情况,可以看出海翔药业多少有些名不符实。
核心产品并非医药
海翔药业是一家位于浙江台州的老牌医药企业,成立于1998年,2006年在A股上市。公司早期主要经营原料药,2014年经过重组后开展环保染料的生产。
从销售收入构成看,原料药及原料药中间体的销售额超过公司营收的一半以上。从这个角度看,公司是一家“名副其实”的医药企业。
但是,换个角度,从不同业务带来的毛利看,公司染料和染料中间体带来的毛利为8.51亿元,占全部毛利的57.58%,远超原料药业务带来的毛利。
所以,这是一家“纯粹”的医药企业吗?
最近因为疫情的原因,很多医药企业受到追捧。但不同的医药企业从事的经营范围不同,公司之间的差异比跨行业还要大。一部分从事原料药生产的医药企业,其实本质上是化工企业。
比如海翔药业,财务数据是完全对不起“医药”二字的,营销费很低,研发费更低。
为什么?
因为它其实算是搞化工的,公司主要产品是培南系列和克林霉素抗生素的原料药,这些药物已经发明数十年了,工艺成熟,既没有专利优势,也没有技术特长,公司生产的原料药毛利率30%左右,远低于从事创新药生产的企业。当然,为了弥补创新能力不足,公司也通过自研获得了一些新药的发明专利,但新药占营收份额比较小。
业绩暴增的“真相”
随着环保的趋严,2018年以来,一部分竞争对手停产,染料行业开始了涨价风潮,染料毛利率从2017年的55%涨到67%,染料中间体毛利率从2017年的48%涨到55%。
从成本看,海翔药业的染料业务几乎和上年持平,染料中间体业务有较大幅度下滑,但由于毛利增幅较大,带动公司业绩上涨。
需要留意的是,虽然年报中全年染料业务比较强劲,但公司2019年三季报显示,由于染料业的传统淡季,叠加贸易战的影响,公司染料价格有一定的下滑,对毛利有较大的影响。
研发支出的处理
最能代表医药类企业技术实力的,是研发成果。
比如复星医药(600196.SH),公司账面超过7.8亿元的无形资产,除了1亿元左右的土地所有权外,其余绝大多数是专利权及专有技术。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海翔药业,却发现公司的5.3亿元的无形资产中,几乎全部是土地所有权,没有研发成果。
难道海翔药业完全不进行研发?
这要从研发资本化说起。根据会计准则,符合条件的研发支出,可以通过无形资产核算。将研发支出计入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叫做研发资本化。除了计入无形资产,研发支出还可以直接计入研发费用。这二者有什么区别呢?
先说相同点。为了鼓励企业进行研发,税法对研发支出进行加计扣除。根据税法规定,企业的研发支出可以按照发生额175%的标准抵扣税金,税法并不管是计入研发费用还是无形资产。
研发资本化只是一种会计处理方式,并不代表专利和研发成果一定非要以无形资产的形式体现。
海翔药业的年报显示,公司拥有国内发明专利44项、 PCT专利2项、国家标准7项、行业标准8项、浙江省级科技奖项11项。2018 年,公司完成琥珀酸美托洛尔 FDA 注册、中国注册、盐酸去氧肾上腺素中国注册等 11 项注册,2019年上半年,阿卡波糖片的一致性评价相关申报材料已获药监局受理。这些科研成果,公司绝大部分进行了费用化处理。
再说不同点。主要体现在利润表,计入无形资产的研发支出,无需本期抵减利润,能够合法的“虚增”利润;计入研发费用的研发支出,直接抵减了利润。
依旧以复星医药为例,公司大约30%左右的研发支出进行了资本化,假设海翔药业也按照这个标准进行研发资本化,公司2019年净利润大约增加3000万元左右。
一般来说,研发支出全额费用化的企业,效益都比较好,利润充裕,足以承担研发支出对利润影响,比如“财大气粗”的恒瑞医药(600276.SH)也采用该方式核算研发支出。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海翔药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