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早年的极窄边框到对称式全面屏,从mBack到全面屏手势,从Flyme 1.0到Flyme 8.0,体现了魅族对设计和用户体验的极致追求,”华海良说,“本身,这就是与其他企业的一种不同”。
他表示,魅族希望能够坚持这种独有的差异化特色,坚持对“极致”的追求,这是原有的品牌文化精神,也是目前魅族希望“回归”的一个体现。
“目前这个阶段,可以说是魅族的回归,也可以说是重塑,”华海良解释说,他将机海战术时期,形容为魅族的一种“短暂迷失”,“现在的回归,强调的是对品牌定位,以及对产品态度的回归”。
对于魅族来说,在2020年完成品牌形象的重塑,成为当下的工作重点。华海良认为,魅族追求的不只是“小而美”,而是希望做成“美而强”,既要对产品和设计有追求,但也并非要局限于小众市场,而是做出高端且专业的产品,并使这种形象深入人心。
为了强化品牌形象,2019年,魅族推出了Lifeme品质生活品牌和Pandaer潮玩品牌,并分别发布了Lifeme黄梨木雨伞和Pandaer潮流T恤。“这个雨伞的伞骨和劳斯莱斯的伞骨是一样的,”华海良介绍说,“我们希望能够通过生活品类产品,来塑造魅族年轻、有品位、有追求的品牌形象。
“寡头市场”下的突围之道
在最近两年,中国手机市场已被视为“寡头市场”,由华米OV四家头部国内占据后,彼此竞争,而曾经百花齐放的其他智能手机品牌,则在被持续压缩。
不过,在华海良看来,这样的市场格局,正给予了“Others”新的机会。他分析说,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用户的需求会变得更加分散,尤其是年轻人,会更追求与众不同的品牌与产品,而这就是“Others”的生存空间。
“当年苹果、戴森这些品牌,都是少数部分人追捧的品牌,在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用户的追求和审美达到某一阶段时,就会把品牌‘引爆’。”华海良表示,几年以前,用户更喜欢追求手机的性价比,但对2019年市场的观察发现,用户需求已经在向手机品质倾斜。
在这种环境下,魅族当下的主要任务,不再是一味追求销量,而是找到用户痛点,做出受欢迎的产品。使用户寻求产品的差异化时,优先考虑魅族,从而为魅族创造发展空间。
华海良补充说,出于客观条件考虑,对于“Others”,因为总体出货量较低,在供应链、成本等方便不会有太多优势,所以追求性价比也不是一条正确道路。头部品牌可以从高出货量中去摊薄成本,这是我们比较难做到的,同时头部品牌对利润的诉求相对“Others”较高。而魅族的目标一定是在品牌、设计、用户体验等层面形成差异化。
此外,华海良也谈到了魅族目前对于IoT的理解。他认为,在5G时代,IoT的确是一个未来趋势,这也是今年多家手机厂商纷纷投奔这一领域的重要原因。
不过,与MP3向手机转型时期的情况不同,在当年MP3的市场被智能手机挤压,最终至几乎消失;如今,手机市场的增长速度虽然已近停滞,但市场本身并不会被IoT取代,“大家向IoT发展,相当于寻找更多蛋糕,但手机这块蛋糕本身还会在,不会像MP3那样直接消失了。”华海良分析。
他表示,魅族同样会在IoT方面有所发力,由于魅族以声学技术起家,因此,也会优先发布声学相关的IoT产品。华海良透露说,在2020年,会把魅族声学拔高到战略层面,也将会有相关产品面市。
(来源:全天候科技 端木)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魅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