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女装企业欣贺股份第2次冲击IPO了。
5年前公司首次披露招股书时,正是公司业绩的全盛时期,营业收入22.18亿元、净利润5.32亿元,而2018年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17.60亿元和2.06亿元,业绩缩水了一大半。
上市之路,保荐券商、审计事务所,甚至是上市地点,都可以更换,但永远也改变不了欣贺股份作为典型女装企业的软肋:存货去化难度、品牌生命周期、商业模式更迭……
二次冲击IPO
11月22日,女装企业欣贺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欣贺股份”)更新其IPO招股书,向深交所发起冲击,拟募资12亿元,主要用于营销网络建设。
公司旗下首个品牌JORYA(卓雅)创立于1992年,2006年公司成立。早在2007年,公司就筹划境外上市,但运作数年无疾而终。
2012年完成股改后,公司于2014年5月首次披露其A股招股书,拟登陆上交所。2016年更新招股书后,公司终于在2018年初等来了上会的日子。不过,因门店数量减少、业绩大幅下滑、存货和跌价准备较大等原因,公司首发申请未获通过。
2019年,公司将保荐券商从国金证券更换为中信建投,将审计事务所从大华更换为致同再更换为容诚,将上市地从上交所更换为深交所,卷土重来,5月和11月两度更新IPO招股书。
公司主营业务为中高端女装,旗下品牌包括JORYA(卓雅)、JORYA weekend,ΛNMΛNI(恩曼琳)、GIVH SHYH(巨式国际)、CAROLINE(卡洛琳)、AIVEI(艾薇)和QDA。
其中,高端女装品牌JORYA和JORYA weekend的销售收入占公司收入的一半;ΛNMΛNI的商标,因乔治阿玛尼提出异议,无法完全申请;公司最新品牌QDA是与奢侈品集团法国LVMH赞助的私募基金L Capital Asia联手创立,该基金曾投资欣贺股份,2018年初由实控人回购而退出。
2016年、2017年、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4.98亿元、16.34亿元、17.60亿元、9.0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5亿元、1.92亿元、2.06亿元、1.12亿元。
公司报告期内的业绩增长较为缓慢。实际上,如果从更长远的时间来看,欣贺股份的业绩甚至不如7年前。

自营化能否挽救业绩?
欣贺股份在其IPO招股书中表示,因中高端女装时尚化程度高,目标客户群体有限,电子商务渠道的发展对行业的影响有限。
报告期内,公司电子商务渠道的销售收入分别为1.39亿元、1.48亿元、1.77亿元和8688.63万元,在公司收入中的占比刚刚才突破10%。
公司主要的渠道为线下门店。截至2019年6月底,公司在全国范围内拥有574家销售门店,分布在北京SKP、上海港汇、广州太古汇、深圳万象城、南京德基广场等高端购物中心。
2013年底,公司门店数量758;2015年底下降为697;2018年底600家;2019年上半年净关店26家。
门店数量减少,公司销量整体呈下滑趋势,2014年高峰期的291.44万件,下降到2018年的191.20万件——即便产品均价上涨,也仍然避免不了收入下滑的命运。

近年,公司经销模式的门店数量大幅减少,新开门店主要为自营门店。2015年底,公司经销门店345家,在门店总数中占比49.50%;2019年6月底,公司经销门店降至132家,占比为23.00%;3年半时间,公司自营门店数量从352家升至442家。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欣贺股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