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三种返销策略,夸大销售收入
Jcapital指出,百济神州通过三种返销策略,来粉饰公司销售数据,这里我们着重描述其中两项。
1、购回已出售的药物
百济神州在广州有一家空壳公司,地址是假的而且也没有业务,但是在2018年产生了7000万美元的费用。而Jcapital认为这一笔钱可以被当成是对新基制药药品的回购。
广州百济神州成立于2017年7月11日,公司称其为“医药科研公司”,但是在注册地址上并未发现这家公司。事实上,这个地址根本不存在,在注册的街道上没有333号。并且,广州百济神州递交给中国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年度报告显示,在册员工数为0。
更重要的是,广州百济神州在2017年以及2018香港上市前均未接受审计。
广州百济神州成立于2017年7月,直到2018年才开始运营。百济神州旗下所有新基制药药物的销售都是通过一家中国的经销商进行的,在广州百济神州收购华健医药之前,百济神州没有合法途径回购这些药物。
在中国高度监管的环境之下,公司买卖产品需要获得特殊的分销许可证,而华健医药就有这一资格。在2018年9月公司收购华健医药之后,将其更名为百济神州广州分公司,由广州百济神州全资控股。
(注:这里的“百济神州广州分公司”与“广州百济神州”是两家不同的公司,广州百济神州是百济神州广州分公司的直接母公司,下文中为了方便分别我们将广州分公司简称为“BPG”)。
公司并且表示对华健医药,也就是BPG的估值仅基于其药品买卖许可证,将其归类为资产收购,而非业务合并。
奇怪的是,这家空壳公司,也就是广州百济神州的注册此本从20万美元增至2018年6月11日的1580万美元,再到2018年9月24日的5000万美元,再到2018年12月27日的9000万美元。
对于一家公司来说,如果没有销售收入,就需要资本金来购买东西。而上述每一次资本金的增加,都恰好发生在季度末之前,Jcapital认为广州分公司就利用这些资本金来购买库存商品。

(来源:Jcapital Research)
所以,该公司的套路就是,百济神州广州分公司通过其空壳母公司的资金,回购了被记录为“已售出”的新基制药的药物。Jcapital还采访了公司的员工,员工也向调查人员证实华健医药从中国经销商处回购新基制药的药品,并且记录为公司库存。
下方就是这个套路的流程图。

(来源:Jcapital Research)
2、收购公司
在被收购之前,BPG已经购买了约2500万美元的新基制药的药品,并且通过相关披露发现这笔钱并未支付。随后百济神州就收购了该公司,并延长了贷款期限,便于BPG偿还该笔贷款。
截止2018年底,BPG的贷款余额为人民币2.05亿元,其中2亿元来自BPG的直接母公司广州百济神州,而在百济神州向香港和美国提交的报告中并未对这一笔贷款进行披露。
此外,公司账上还有“其他非流动资产”约1.75亿元,Jcapital认为这一项目就是新基制药的药品。因为新基制药的药物容易变质,而且价格会迅速下跌,所以登记为库存没有任何意义。

(来源:Jcapital Research)
结语
在做空报告发出的次日,百济神州发布了关于做空报告的相关声明,称“报告中的指控为公然造假”,不过并未对做空报告中的各项质疑作出正面回应。
从做空报告发布以来,公司股价在三个交易日的时间里已经下跌了16%,之后股价会何去何从,who TM knows?

(来源:百济神州公司公告)
风云君认为,百济神州作为极具代表性的我国新兴生物制药公司,这次遭遇做空恐怕将影响深远,而其当前的回复未免太过于轻浮而乏力。做空机构的子弹已经飞了半天,是时候给出像样些的反驳证据了。
如果有,请亮剑。
来源: 市值风云 作者 | 韦三甲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百济神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