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技企业百济神州(6160.HK)日前披露了2018年全年的业绩情况。
公告显示,公司全年实现营收1.9822亿美元,相比去年的2.3839亿美元减少了16.85%,主要原因是去年获得了药品转让授权的预付款。与此同时,公司全年产生的净亏损达到了6.74亿美元,同比去年的9,330万美元明显扩大。
翻查公司报表可以发现,研发费用和销售、一般及行政费用开支的大幅增长是主要原因,尤其是研发费用达到了惊人的6.79亿美金。

可能大家对6.79亿美元的研发费用没有直观的概念,我们来对比一下国内市值最大的药企恒瑞医药。根据后者披露的2018年财报,其在2018年的研发投入为26.70亿人民币(约为4亿美元)。由此可见,作为新兴的生物科技药企,百济神州的研发投入强度之大。
既然有这么大的投入,就需要有相应的药品产出与之匹配。我们来看一看公司目前的在销产品和在研管线的潜力如何,是否足够支撑公司高达700亿港币的市值。
三大核心产品:Zanubrutinib、替雷丽珠单抗以及 Pamiparib
百济神州于2010年在北京创立,是一家处于商业阶段的生物医药公司,主要研究癌症治疗的创新型小分子靶向药以及免疫肿瘤药物。
公司早在2016年就完成了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同时,受益于港交所关于未盈利生物科技企业的上市新政,公司在2018年实现港交所上市,成为了中国首家完成美股+港股两地上市的生物科技企业。
公司创始人为欧雷强先生(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和王晓东博士(科学顾问委员会主席)。同时,由下图公司核心管理团队的构成,可以看到公司的人员组成相当国际化。

百济神州的业务主要分为两块,包括获授权药品的销售以及创新药物的研发。下图为公司在售产品和在研产品的具体情况:

在授权药品销售方面,公司主要在华销售国际药企新基(CELG)授权的ABRAXANE注射用紫杉醇(纳米白蛋白颗粒结合型)、瑞复美(来那度胺)以及维达莎(注射用阿扎胞苷)这三款产品。2018年,这三款产品的销售额合计达到了1.3089亿美元。
在研药品方面,进展较快的包括Zanubrutinib(BTK小分子抑制剂)、替雷丽珠单抗(PD-1抑制剂)以及Pamiparib(小分子PARP抑制剂)这三款产品。
其中,Zanubrutinib是一款BTK小分子抑制剂,主要用于复发/难治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华氏巨球蛋白血症等疾病的治疗。根据国金证券研报整理的资料,当前全球共上市了两款BTK抑制剂产品,包括强生/艾伯维的伊布替尼以及阿斯利康的Acalabrutinib,前者在2017年的销售额达到了44.66亿美元。
替雷丽珠单抗则是现在市场的大热门PD-1抑制剂,公司申报上市的适应症为复发/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同时,该产品还有多个临床正在开展中。
最后,Pamiparib则是一款小分子PARP抑制剂,主要用于2线铂敏感复发性卵巢癌维持治疗以及1线铂敏感复发性胃癌维持治疗等。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百济神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