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2017年,每克拉美的业绩迅速变脸。当年虽实现营收8.21亿元,净利仅有936万元,这种增收不增利,意味着实际盈利能力开始下滑,考虑到每克拉美的高负债,2017年12月,赫美集团将每克拉美出售,以最快速度甩掉了这个“烫手山芋”。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每克拉美的陨落与其低价策略、巨额营销以及抢占一线商圈的销售模式不无关系。
对于每克拉美来说,薄利多销首先要做到快速扩张、跑马圈地。量贩式卖场面积都非常大,每克拉美的门店虽然没有开在一线商圈,但都布局在一线城市,房租是一大成本。
广告成本与人力成本也是这类大型店铺不可忽略的费用。每克拉美虽然通过压缩产业链长度达到了降低终端零售价的效果,却也受累于高昂的运营费用。
而每克拉美的低价销售策略又减少了总体收入,这种靠高成本营销、低价销售的平价模式,虽然获得了市场份额的增加,却让自身不断背负债务负担。”
北商研究院特邀专家、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表示,进入云消费时代,卖场都面临网上直销的竞争,平价优势跟线上相比已经不再具优势。要想增强竞争力,核心应是提升品牌设计研发的能力,消费者更多的是买艺术、买设计,而非简单的买便宜的产品。
因为实体店再怎么便宜,运营成本都远高于网络,所以企业要提早转型,比如菜百就推出了很多与大师合作的项目,把设计的附加价值体现出来,反而得到消费者认同,其实不止是钻石企业,其他的企业也是同样的道理。
钻石去奢化不符合消费规律
以每克拉美为代表的量贩式钻石卖场模式曾经风靡一时。在业界,全城热恋与每克拉美的模式最为相似,且比每克拉美晚一年成立。在早期的高调营销、快速扩张、占据市场份额后,如今的全城热恋也和每克拉美一样,几乎从市场上销声匿迹。
过往报道显示,全城热恋门店陆续收缩了门店。2014年,关闭了悠唐店、西单店,2016年关闭了国瑞城店,北京仅剩双井富力广场店之称。
目前,北京商报记者搜索大众点评发现,北京已无全城热恋钻石商场,无锡、成都、温州更有一家。此外,全城热恋珠宝官方微信公号“INLOVE全城热恋珠宝”也早在2017年就停止了更新。
每克拉美们曾经勾勒的平价钻石卖场扩张蓝图为何都在短短几年内成为泡沫?
一位不愿具名的珠宝业内人士表示:“钻石珠宝的奢侈品属性使得其品牌价值属性大于其价格属性。钻石卖场与其他品牌钻石在价格上出现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在销售模式上的不同。
钻石卖场并没有自己的产品,销售的钻石全都来自其他品牌。”2008年-2018年间,国内诞生了众多珠宝品牌,品牌的竞争促进了钻石消费信息的推广。
随着中国消费者对钻石的了解日趋完善,消费理念日趋成熟,价格已不再是影响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相比之下,消费者更关注产品的性价比,从品牌知名度、价格、品质、售后等多个方面综合考量。
部分消费者购买钻石虽然不会盲从大品牌和潮流,但也不贪图便宜,他们更看重的是投资潜力。钻石卖场的问题或许就在于对钻石的“去奢侈品化”,加上营销费用高企、成本不可控等因素,这些加起来成了压死每克拉美们的“稻草”。
(来源:北京商报 王晓然 孔瑶瑶)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每克拉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