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的海外销售包括了设备销售与测试业务,其中设备销售主要销往海外。从2013年到2015年(1-9月)设备销售收入与海外收入金额对比来看,设备销售收入占了绝大部分。公司披露的国外大客户情况也能印证这一点。
可知大港股份国外收入主要来自艾科半导体,而艾科半导体国外收入主要来自射频设备销售。
2018年艾科半导体国外收入同比下降71.15%,整体营业收入2.08亿元,同比下降58.29%。与此同时,公司在年报披露“报告期内射频测试设备业务未有销售”,“报告期集成电路设备销售较上年同期下降,主要是受贸易摩擦影响且设备销售回款较慢,合同到期后未再续签”。可见,国外设备销售业务的停止,导致国外收入大幅下滑,拖累了公司整体业绩。
从以上信息可知,下滑的主因是停止了射频设备销售。
根据此前的披露,艾科半导体射频设备主要是自制的 Matrix 系列射频测试设备,面向海外市场, 最大的设备销售客户为 Protex,2014年与2015年1-9月,对其销售占到设备销售收入的90%左右。2015年双方签订了销售意向协议,Protex 承诺从 2015 年至2019年每年至少销售35套设备,销售价格为每套 30 万美元。
对比可知,艾科半导体的设备销售业务有着超高的毛利率。2016年、2017年大港股份披露国外业务毛利率分别高达66.11%和55.86%,2018年停止设备销售之后,毛利下滑到22.59%。
毛利率如此可观,且贡献了很大比例营收的一项业务,在2018年忽然就停掉了。疑点还不止于此,艾科半导体旗下有一家子公司香港艾科股份,主要功能是为了艾科半导体及其他子公司承接海外订单设立的,其资产主要是应收账款等流动资产。
2017年之前未披露,2017、2018年两年,香港艾科资产规模分别为1.69亿元、2.39亿元。
海外应收账款规模快速增加,结合2018年披露的“受贸易摩擦影响且设备销售回款较慢,合同到期后未再续签”,不得不让人好奇公司海外业务应收账款的具体情况。
投入6.9亿的募投项目投产后没有客户
另一项影响艾科半导体业绩的是此前投入巨资的扩产能项目。
2016年,为了配合收购,大港股份向八家机构配套募集了10.68亿元,资金主要用于艾科半导体的测试产能扩充项目,以及补充大港股份流动资金,具体投入金额如下:

6750万元用于支付交易中的现金对价;2.7亿元用于补充上市公司流动资金;6.9亿元用于艾科半导体的测试产能扩充项目。
扩产能项目又分为两个项目,其中镇江市集成电路产业园建设项目(以下简称“镇江项目”)建设周期预计36个月,上海集成电路测试研发中心项目(以下简称“上海项目”)建设周期预计28个月。
在2016年年报中,大港股份预计镇江项目达到可使用状态日期为2018年11月25日,上海项目为2017年12月4日。2017年将前者达到可使用状态日期调整到2018年6月30日,后者调整到2018年1月31日。
这样一来,两个项目达到可使用状态的时间都集中在了2018年上半年。2018年,大港股份固定资产折旧金额1.3亿元,同比增加了48.39%。
但是,客户的开发未能跟上产能扩张,这两个项目预计的效益不仅未能实现,还带来了折旧损失。
事实上不仅没开发出新客户,公司国内现有的测试业务也遇到了回款问题。公司年报称,“为防范金融风险,中央加强了对资金的监管,市场资金偏紧,融资渠道变窄,艾科半导体部分客户资金回流较慢。为督促客户及时回款,艾科半导体对该部分客户采取控制测试服务量或收缩相关业务,以控制风险。”
因回款问题主动收缩业务,不得不让人质疑其客户质量。从披露出来的2015年前三季度大客户来看,基本以小公司为主。
根据天眼查资料,第一大客户杭州芯测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注册资本仅300万元;第二大客户深圳市研电兴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同样为300万,成立于2011年;第三大客户是一家外国企业,无详细资料;第四大客户苏州盛乾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00万元。前四大客户占测试收入超60%。
根据此前的收购报告书,从2013 年到2015 年 9 月末,艾科半导体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3027.94 万元、6884.86 万元和 1.16亿元,增长迅速。2016年后,大港股份未再具体披露。目前艾科半导体整体应收账款规模有多大,回款困难造成的坏账损失影响有多大,有待进一步披露。(来源:新浪财经 公司观察)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大港股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