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7年以前,国泰基金始终聚焦权益类产品,权益规模连续多年占公司总规模比例在70%以上。从2018年开始,国泰基金似乎发力固收类产品,到2018年年底,固收产品资产占比由前一年的19%猛增到73%,但从公司的净利润数据看,这一“突破”却是增收不增利。
实际上,金旭告别国泰基金后,周向勇由副“转正”成为总经理,其与61岁的董事长陈勇胜均曾来自建行总行,其曾公开表示,未来国泰基金将更加关注怎么去为投资者创造一种稳定的收益。不济的是,国泰基金规模掉队发展缓慢,近三成产品累计亏损,权益基金业绩更是明显分化,菜鸟占“半壁江山”,而副总监一拖12业绩“失色”,老将踩雷也“不含糊”。
规模掉队发展缓慢 近三成产品累计亏损
1998年是我国公募基金行业的发展元年,这一年,国内相继成立了10家公募基金公司,由此也被市场成为“老十家”,然而在20年之后的如今来看,这些“老十家”公司的发展却显示出巨大的差距。
博时基金、南方基金的资产管理规模早已突破六千亿元,还有多家公司也进入到三千亿元以上的规模。在公募业内,作为头部公司的一个显著标准便是资产规模齐身行业前十,也就是在四千亿元以上,很明显,国泰基金目前仅2262亿元甚至连作为追随者也是“苦苦挣扎”。
《金证研》沪深金融组梳理了国泰基金历年的发展情况,从2010年到2016年,国泰的资产规模虽然也从473亿元增长到771亿元,几乎翻倍。2017年的牛市行情算是帮了国泰基金一个忙,也成为公司的分水岭。这一年其资产规模终于突破了千亿元,到年底时,达到了1005亿元。
在此之前,国泰基金一直秉承着以权益产品为主的发展轨迹,数据显示,2010年到2017年,该公司权益规模占比除了2015年为59%以外,其余年份均在70%以上。但在2018年里,这一情况发生了变化,截止到2018年年底的数据显示,这一年,国泰基金的股基、混基资产规模下降明显,分别从2017年的251.78亿元、542.77亿元降到了222.30亿元、310.71亿元,降幅为11.7%、42.75%。和其对比明显的是,2018年的债券和货币基金却由2017年的80.72亿元、111.73亿元增加至436.38亿元、1090.98亿元,翻了几倍。也正是如此,2018年国泰基金的固收类产品占比大幅增加,达到了73%,一改权益产品为主的格局。
不过让人唏嘘的是,固收产品规模的暴涨并没有为该公司带来利润,增收不增利的现象一览无余。由于没有更早时候的净利润数据,所以只能参考2017年和2018年这两年的数据来看。2017年,国泰基金实现营业收入14.36亿元,实现净利润达4.99亿元,这一年公司固收产品占比仅为19%,而到了2018年,固收占比猛增到73%之后,国泰基金实现营业收入15.66亿元,但净利润却只有4.28亿元,同比下降了14%。
根据《金证研》沪深金融组了解,这一方面是因为固收产品对于公司主要收入管理费的支撑作用并不大,因为大多数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的管理费为每年0.3%甚至更低,而权益基金的管理费高达1.5%,另一方面,也是因为2018年股票市场不景气所致。2018年,沪指大跌24%,国泰基金的股票差价收入为-97.2亿元,同时,债券差价收入为-1937.99万元。债券利息收入和存款利息收入成为主要的利润来源,所以综合来看,权益与固收资产价格的双压力,让其2018年盈利下降。
不过,尽管多年来始终深耕权益产品,但从业绩上却并不理想。从截止到目前的收盘情况看,国泰基金旗下有占比在27%的产品累计收益亏损,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权益基金,从亏损幅度看,国泰国证有色金属行业B、国泰深证TMT50B、国泰大宗商品、国泰国证有色金属行业、国泰深证TMT50这几只分级基金和母基金亏损最大,累计都在40%以上。除了国泰大宗商品是在2012年成立的以外,其余几只都是2015年里成立的,但这些都是被动指数基金,并不能说明基金经理的管理能力。
今年上半年,权益市场大涨,从股票基金、混合基金、QDII基金的业绩来看,均超过九成实现正收益,与此同时,债券型基金也同样普涨。但从国泰基金旗下产品的上半年业绩看,国泰丰盈纯债亏损-0.02%,另有13只基金半年度涨幅不足1%。
即便是从权益基金来看,诸如国泰金鼎价值精选、国泰国证新能源汽车、国泰民益C等多只股票也仅仅录得个位数涨幅。
更悲剧的是,以消费为主题的国泰消费优选股票,也仅上涨8.26%,这和同类产品均值26%相差甚远。从一季报来看,虽然这是一只于1月份新成立的股票基金,但截至3月29日,其股票资产占比仅有19.08%,这和其他公司年初新发的权益基金火速建仓比起来,可谓“龟速”,由此错失2月份的大涨行情,而在一季度,基金总资产的80.62%都是银行存款和结算备付金。
权益基金业绩分化明显 菜鸟占“半壁江山”
去年底时,国泰基金总经理周向勇曾公开表示,未来国泰基金将更加关注怎么去为投资者创造一种稳定的收益。
周向勇介绍,未来国泰基金要围绕投资者在之前一段时间获得感不太强,或者投资回报不太稳定,获得感没那么好的这些问题。去制定一些发展思路,一些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做一些更适合老百姓或者投资者需求的产品规划,围绕他们的需求,稳定他们的投资预期,然后匹配相应的产品管理规模。
从过去的基金业绩看,《金证研》沪深金融组发现,国泰基金在权益产品方面业绩并不稳定,虽然也有不少产品的累计收益都非常可观,实现了50%以上的增长,但从成立时间看,这些产品中绝大多数都是在2014年以前,也就是说,近年来,国泰基金的权益产品业绩表现并不理想,而且从涨跌幅来看,主动权益产品的业绩分化非常严重。
比如,国泰金鹰增长、国泰金马稳健回报、国泰金龙行业精选三只基金的累计收益率都超过了300%,这三只基金的成立时间分别是2002、2004、2003年,大部分的收益都来自于早年的A股市场,从最近三年的业绩看,除国泰金马稳健回报以外,另外两只都不理想,其中,国泰金龙行业精选最近三年的业绩分别亏损21.56%、28.04%、16.89%。
从成立时间看,国泰金龙行业精选远在2003年底成立,2004和2005年随A股市场震荡下跌,2006年和2007年,A股连续大涨超过250%,该基金也因此在这两年业绩上涨230%,不过,当年的基金老将早已离任,虽然如今该基金的基金经理杨飞也有着4年的投资经验,但其波动明显。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国泰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