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陷入IPO对赌风波的国融证券因受到证监会重罚再次进入投资者视线,此次,国融证券被限制债券自营业务六个月、被暂停资产管理产品备案一年。通过翻看国融证券的财务报表发现,这两项业务的遭重罚相当于砍断了国融证券的左膀右臂。
5月21日,国融证券的债券自营业务被限制六个月、资产管理产品备案被暂停一年。而在此前,国融证券曾因涉及债券代持、经营管理混乱等原因频频被罚。处在多事之秋的国融证券如今又遭重罚,而此次重罚无异于砍掉了国融证券的“左膀右臂”。
翻看2018年年报发现,尽管国融证券营收、净利润大幅下滑,证券投资业务和客户资产管理业务仍然大幅增长。而被罚的债券自营业务是其证券投资业务的支柱,作为券商利润的重要来源,限制债券自营6个月和资管暂停备案1年无异于砍掉了国融证券的左膀右臂。国融证券此次处罚,很可能会影响到今年的分类监管评级,进而会影响投行业务的开展。”
对国融证券来说,“左膀右臂”被砍,另一个实现同比增长的证券金融业务也遭受着质疑。国融证券因提供股票质押融资,已陷入多个违约泥潭,但其坏账计提比例却远远少于坏账金额。外界对国融证券大股东可能为了不触发对赌协议而美化报表来减少亏损的猜测不绝于耳。
又遭重罚
2018年12月,内蒙古证监局发布《关于对国融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采取责令增加内部合规检查次数措施的决定》,发现国融证券的三大问题之后,国融证券收到整改通知,其IPO辅导协议随之终止。如今,国融证券又迎来了更有力的一记重锤。
2019年5月21日,证监会公布对国融证券采取限制业务活动措施的决定,国融证券被限制债券自营业务六个月、被暂停资产管理产品备案一年。
“限制债券自营6个月,暂停资管备案1年,对于一家券商来说影响非常大。今年国融证券的自营业务和资管业务估计够呛。”一位业内人士对此这样评价。而证监会对国融证券的不满则表现在风控缺失、管理混乱和业务管控混乱三个方面。
在国融证券两大业务受罚的同时,国融证券的直接负责人也难逃其咎。国融证券资产管理事业部总经理陈冬涛被出具警示函,而资产管理事业部的分管副总经理王晨昱的处罚则严重的多,直接被认定为不适当人选,且自行政监督管理措施决定作出之日起两年内,不得担任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或者债券业务相关职务。
而在2019年2月14日,国融证券另外三位高管——总经理张智河、合规总监柳萌和固收事业部门负责人李涛同样收到了证监会警示函。被处罚的原因也是涉及债券代持、经营管理混乱等上述原因。
而国融证券的一再违规问题更被内部人士指出是单一民营资本控股证券公司出现问题的表征。
企查查显示,长安投资集团持有国融证券85.12%的股权,内蒙古日新担保、亨通集团、上海楚萦投资、北京同盛景富投资、兴安盟财政信息中心的持股比例分别为5.52%、3.30%、3.02%、2.64%和0.40%。控制人一家独大的态势明显。或许也因此,国融证券将其管理经营当成了“自家事”而忽略了金融监管与合规治理。
影响几何
可以说,这两项业务的遭重罚相当于砍断了国融证券的左膀右臂。最新年报显示,由于证券行业维持严监管,行业竞争加剧,证券公司营收、净利润均出现大幅下滑。2018年,国融证券实现营业收入86354.60万元,同比增长5.06%,净利润1212.67万元,同比下降81.07%。五大业务中证券经纪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的营业收入均同比下降。
而在国融证券营收、净利润大幅下滑的背后却是证券投资业务和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的大幅增长。
数据显示,2018 年母公司证券投资业务实现投资收益 42414.98 万元,同比增长 36.71%。投资收益在国融证券营收来源中遥遥领先。其中,债券自营投资年化收益率达15.04%,取得了较高回报。充分利用2017年获得的银行间债券市场尝试做市商资格,向一级分销业务、撮合业务、代销类业务等多元化发展的转型。其中,并未提及股票自营业务。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国融证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