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第六年,莎普爱思(603168.SH)出现了首次亏损,这家净利一向稳定的公司,如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
年报显示,2018年,莎普爱思实现营收6.07亿元,同比大幅下降35.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6亿元,同比下降186.42%。
白内障“神药”招牌莎普爱思滴眼液(即“苄达赖氨酸滴眼液”)销量腰斩,是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2017年,公司营收接近10亿元,单是滴眼液就贡献了6.85亿元,毛利率更高达93.55%。然而,当年底媒体曝出莎普爱思滴眼液涉嫌虚假广告,自此该产品的销量一落千丈。
值得注意的是,莎普爱思似乎并没有从此次事件中吸取教训。在其子公司的核心产品—强身牌四子填精胶囊的推广中,莎普爱思仍想套用电视广告的宣传路径。3月,国家广电总局指出,该产品的部分版本广告存在违规播出提高性功能药品广告的问题,目前已被停播。
危机重重下,莎普爱思的大股东和高管在2018年分别减持股份。时代周报记者联系了莎普爱思董事办并发去采访提纲,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神药”销量腰斩
自2014年7月登陆A股以来,莎普爱思的业绩较为稳定。公开资料显示,公司2015―2017年分别实现营收9.22亿元、9.79亿元、9.39亿元,归属净利润则为1.76亿元、2.76亿元、1.46亿元。到了2018年,公司营收突然大幅下跌,净利更首次出现亏损。
公司解释,其核心产品销量下滑、收购的子公司强身药业计提商誉减值损失是主要原因。
莎普爱思的主要产品有化学制剂药和中成药两类,其中莎普爱思滴眼液是核心收入来源。2018年,营收占比过半的莎普爱思滴眼液销量腰斩,降低52.58%至3.25亿元。因此,尽管大输液产品营收有所增长,也无法改变总营收下降35.3%的状况。
实际上,2017年12月莎普爱思滴眼液的“神药”招牌被拆后,其销量下滑的前景不难预见。
中山大学附属眼科医院一位医生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莎普爱思没有疗效在眼科医生中已经有共识,现在都是药店在卖。白内障本身就不能通过药物治疗,最后还是要手术。”
事件发生之后,莎普爱思仅删除广告中的争议内容,并重新推出广告。莎普爱思还公告称,上述产品对老年白内障“疗效确切”。
广东南方福瑞德律师事务所黄世峰律师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对于虚假广告,目前的执法现状是弱处理比较多,由于令出多头,多头有权往往没有人主管负责,所以有关部门对于虚假广告的打击还不够。“比如莎普爱思虚假广告事件,根据规定,广电局可以管、工商部门可以管、由于是药物,所以卫生部门和药监部门都能管。但是实际上,没有统一领导,自然是无人愿意负责。但是,没有被处罚不代表产品就没有问题。”
事实上,电视广告一直是助推莎普爱思滴眼液销量的重要动力。2004年莎普爱思滴眼液获批转换为OTC药物以后,莎普爱思将销售目标瞄准了普通大众,而电视广告无疑是最接近大众的途径。与此相应的是,莎普爱思的销售费用一直高企,2016年和2017年的销售费用分别为4.2亿元和4.1亿元,2018年大幅收缩,但仍有2.9亿元。其中,2016年和2017年光在广告宣传费上就要花2.7亿元左右。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莎普爱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