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结束,有“千亿中药帝国”之称的康美药业(600518.SH)299亿元货币资金“一夜蒸发”事件不仅没有逐渐平息,反而掀起了新的小高潮。
随着上交所在节后发布《关于对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媒体报道有关事项的问询函》,康美药业不得不针对此前的会计差错问题提出更加细节化的财务解释,涉及12个方面的具体问题,包括货币资金的存放方式、主要账户、限制性情况,以及是否存在违规资金使用及资金的主要去向问题等,监管机构的坚决态度受到市场一片叫好。
5月6日首个交易日开盘,康美药业便跌停封板,报8.59元,而根据申万菱信基金发布的对康美6.42元的最新估值,康美股价仍有25.26%的下跌空间。自5月5日晚上交所发布问询函,康美市值在两天内的时间里蒸发超100亿。
5月8日,康美药业依旧一字跌停。
双函齐发 康美爆雷敲响市场监管警钟
康美事件无异于向A股市场投入一枚炸雷,一时之间,关于资本市场环境可靠性与市场监管能力有效性的质疑不绝于耳。就此情况,上交所两函连发,要求康美就会计差错问题给出合理解释。
2019年4月30日晚间,上交所第一时间就公司前期会计差错更正等有关事项发出监管工作函,要求公司认真自查和核实会计差错的原因和具体事项,核实具体责任人。
2019年5月5日,假期结束第一天,上交所又马不停蹄发布问询函,要求康美严格区分会计准则理解错误和管理层有意舞弊行为性质的不同,如实核查公司是否存在财务报告编制等方面的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
在康美事件中,核查关键在于确认此次账实不符究竟是会计差错还是财务造假。299亿现金“不翼而飞”,市场亟待公司给出服众解释。
“如此大的财务数据偏差,里面必然存在问题。证监局和证券交易所应该持续追踪,真正查明该事件是重大会计处理失误还是恶意披露虚假信息。如果299亿本来就不存在,那么公司涉嫌恶意造假,误导投资者;如果299亿被企业高管通过关联交易非法侵占,那必须让高管把299亿吐出来,给股民一个交代。”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证券法专家刘俊海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康美事件中,彻查事件与投资者保护必须双管齐下。康美此次爆雷,是否影响了投资者信心?是否对股民利益造成影响?事件水落石出之后必须对股民损失进行赔偿。
刘俊海指出,在现行证券法之下,财务造假的处罚成本低,只有尽早推进注册制改革才能根本杜绝类似事件再发生。而就当下市场环境来说,面对类似事件,一方面要靠股民自主维护自身知情权,另一方面要靠监管机构充分发挥作用,证监会和交易所必须扛起股民保护神的大旗,充分保障股民权益。
康美药业此番爆雷暴露了当下市场监管的严重不足。刘俊海表示,康美事件应该成为中国注册制改革和证券法升级改版过程中的关键案例。以此次事件为警醒,有关部门在后续的监管改革中必须坚持重典治乱,提高违法成本,降低违法收益,推动建立以投资者为本、以投资者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为中心的市场环境。
广发证券助航 康美频繁融资
针对299亿元货币资金“一夜消失”事件,市场第一时间关注到康美药业多年来颇为频繁的资金腾挪。
康美药业的财务疑云自2006年起便初露端倪,这一年是个有趣的时间点,康美药业的业绩数据在这一年里突飞猛进,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率由2005年的5.7%跃升至41.22%,并在之后一度领先同行企业。也是这一年开始,康美药业的筹资活动开始异常频繁。2005年及之前,康美药业的年度筹资现金为年均0.47亿,自 2006年起康美药业筹资手笔大幅攀升,当年即筹资10.06亿元,并在随后12年的时间里保持着年均47亿元的筹资水平。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康美药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