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老八股”之一的飞乐音响(600651.SH)此前公布年报:公司2018年全年营收33.02亿元,同比下降39.35%,归母净利润为亏损约32.95亿。
2018年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时,飞乐音响的总市值只有约32亿元,即便经历了今年一季度的股价上涨,当前总市值也只有50亿元左右。年度账面亏损总额超过了期末总市值,作为沪市最早上市的上市公司之一,飞乐音响再一次震惊市场。
根据年报,导致此次巨额亏损的原因主要有:
1) 飞乐音响对子公司申安集团与喜万年集团计提商誉减值准备15.76亿元;
2) 应收款等坏账损失约1.92亿元,存货跌价损失约5.51亿元。
如此巨额亏损是如何酿成的?
并购促扩张,积累商誉逾15亿
飞乐音响属于“老八股”之一,是中国最早的一批上市公司,其股票历史甚至比沪深两个交易所还要长。
从历史财务数据看,2012-2014年,公司营业收入增长疲软,营收规模维持在21亿上下。而在2015年及2016年,公司营收出现了大幅度的攀升。

翻看过往年报,公司营业收入在2014年之后迅速增长,核心的原因是并购。
根据公告,2014年飞乐音响收购申安集团100%股权;2015到2016年,飞乐集团收购喜万年集团80%股权。合并报表后,公司营业收入大幅上涨。
但通过这两次合并,公司账面形成商誉超过15亿。

其中,并购申安集团时附带盈利预测。根据公告显示,子公司申安集团承诺期为2014年至2016年,公司2016年并未完成预测数,但三年累计业绩压线达成盈利预测。

不过,业绩达标后,申安集团的经营情况急转直下,2017年实现净利润1,473.28万元,同比减少94.07%。这为后面计提巨额商誉减值埋下了伏笔。
商誉全额计提减值,营收下滑
2018年,申安集团经营情况更加堪忧,账面亏损11.16亿元。根据年报信息,申安集团面临收入增长乏力、成本费用居高不下、业绩下滑的经营困境。
同时,公告称子公司喜万年由于传统业务销售量与价格大幅下降,LED产品业务增速不能够覆盖下降带来的影响,加上汇率波动、竞争对手打压等原因,全球业绩未达预期。
2018年,公司对申安集团、喜万年这两家子公司形成的商誉全额计提减值,合计约15.76亿元。

并表子公司业绩下滑也影响了上市公司整体的财务表现。2017年及2018年,公司营收持续下滑,至2018年,公司营收约33.02亿元,已不及2016年时的一半。
在业务萎缩压力下,飞乐音响对人力资源配置进行优化。2018年年报显示,公司应付职工薪酬为1.15亿元,同比下降了36.1%。根据年报中的解释,这一部分的下降“主要为增加支付辞退福利所致”。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飞乐音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