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收购大象广告说明书中可窥知,出乎天山生物意料的是,暴雷竟来得如此之快,且一发不可收拾
一年前,天山生物为了扭亏“病急乱投医”,豪掷巨资收购大象广告,然而过户不到8个月,后者便开始暴雷。12月26日,天山生物发布公告,由于公司被合同诈骗,为及时挽回经济损失,对公司股东陈德宏等人的股票予以冻结。
公开资料表明,天山生物对大象广告涉多起诉讼早已知情,监管层也曾提示公司注意并购背后的风险,既然如此,为何上市公司仍置危机于不顾坚持并购?真实目的究竟是什么?12月28日,投资者网分析员致电并向天山生物董秘于舒玮发去采访函,截至发稿仍未收到任何回复。
过户不足8个月“爆雷”
2017年8月,天山生物抛出24亿元收购大象股份98.8%股权的计划后,随即便引来重重争议,无人能理解远在新疆的畜牧公司天山生物为何要跨界户外传媒,收购东莞新三板公司大象股份。
为此,深交所下发问询函,质疑上市公司资金短缺、收购标的财务数据不一致及实控人债务缠身等问题。不过2018年4月,天山生物还是坚持完成了这笔收购。
过户不足8月,监管层的质疑便一一兑现。12月10日,天山生物披露了多起大象广告的涉诉案件,因与杭州杭港地铁公司、张翠等原告方的纠纷,多家法院判决冻结大象广告的银行存款,冻结资金分别为1450万元、9600万元。
危机不止资金暴雷如此简单,天山生物12月25日公告,其收到昌吉回族自治州公安局出具的《立案告知书》,大象广告执行董事陈德宏涉嫌合同诈骗、资金挪用、违规担保等违法违规行为,被公安机关立为合同诈骗案侦查。
公司表示,除冻结裁定书外,公司未获取诉讼相关的其他资料,无法判断大象广告涉诉的具体原因和相关责任,不排除还有其他账户被冻结的可能,公司将根据调查进展及时公告。
病急乱投医
收购报告书显示,最近几年,大象广告实控人陈德宏涉及的诉讼高达14项,且均为借款纠纷。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天山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