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被要求协助调查的郑康豪回归履职似已摆脱法律风险,但其实际控制的皇庭国际财务危机仍未解除。
作为闻名的潮汕商帮之一,郑康豪入主皇庭国际已经9年,但其仍未将皇庭国际拉出业绩不佳的泥潭。
今年三季报显示,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2.31%,而净利润却下降6.08%。
盈利能力下滑的同时,公司面临着不小的财务压力。截至三季度末,公司短期借款3.70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8.92亿元,而公司货币资金只有2.41亿元,资金缺口超过10亿元。
二级市场上,受重要股东减持、郑康豪被要求协助调查等多重因素影响,其股价跌幅较大。今年10月以来,30多个交易日内,股价累计跌幅已超过50%,公司150亿元市值仅剩下66亿元。基于此,郑康豪的个人财富也缩水了40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截至目前,郑康豪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的4.71亿股处于质押状态,股权质押比例为81.33%,约占公司总股本的40%。此外,市场上曾传郑康豪旗下公司借了不少外债。
上周,针对上述问题等,长江商报记者向皇庭国际发去了采访函,虽然皇庭国际给予了书面回复,但并未有具体明确答复。
自救措施成效不佳股价腰斩
11月30日,沪深股市震荡中翻红,最终沪市上涨了20.75点,深市上涨了84.74点。作为在深市主板挂牌交易的皇庭国际,其股价走势与大盘背离。
当日,公司股价收报5.66元,跌幅为1.91%,盘中最低为5.50元,考虑送转股因素,仍为2013年以来的最低点。
皇庭国际的股价大幅下跌始于今年国庆节之后。今年10月8日,其股价最高还达到12.43元,从10月12日开始,股价接连大幅下跌,至当月下旬,收了5个跌停。
公开信息显示,今年,皇庭国际实控人、董事长郑康豪被要求协助调查,自此之后,股价接连下跌。此间,为了维稳股价,公司实施了自救“三部曲”。公司先是向政府求助,与深圳市国资部门进行积极接触和了解政府驰援本地上市公司相关政策,并提交相关申请资料。接着,皇庭国际分别于10月23日和24日发布公告称,公司大股东深圳市皇庭投资鼓励员工买股并承诺兜底,且自身也拟增持公司股份不少于1亿元。
不过,现实效果并不算好。截至目前,虽然有44名员工耗资577万元进行了增持,且郑康豪也回归公司正常履职,但股价依然在下跌。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上述自救行动中,除了员工增持外,皇庭投资的增持仍未见行动,向国资系统请求驰援也未见有新的进展。
至11月30日,10月份以来,皇庭国际的股价早已腰斩,最大跌幅达55.75%。
随着股价大幅下跌,公司市值也不断缩水。今年10月上旬,公司市值接近150亿元,短短一个多月已经缩水了约80亿元。
根据公司三季报,郑康豪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皇庭国际5.79亿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49.26%。随着10月份以来的股价下跌,郑康豪的个人财富也缩水了接近40亿元。
不仅如此,郑康豪还面临着平仓风险。截至目前,公司大股东皇庭投资累计质押股份总数为2.42亿股,占皇庭投资所持公司股份总数的95.45%。郑康豪及其控股公司累计质押股份总数为4.71亿股,占所持皇庭国际股份总数的81.33%,占公司总股本的40.11%。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皇庭国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