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公司发布了借款公告,决议向柳州东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借款3亿元,借款期限12个月,借款年利率7.3%。原来,公司的借款大多不是银行贷款,而是来自金融机构的高息负债。这也从侧面表明,公司在银行的信誉不高,资金周转存在着问题。
上市以来,以历年年报和2018年三季报计算,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累计为-16.87亿元。数据说明公司的经营根本没有产生足够的现金流,主要靠投资收益和各种融资来支撑公司的经营。
深亏不见底的两面针纸业
2009年,两面针纸业成立,为两面针公司的控股孙公司,两面针通过控股子公司持股84%。但是两面针纸业成立第二年就亏损2845.7万元,资产负债率超过70%,从此开始了漫长的巨亏之旅。
奇怪的是,两面针并没有剥离纸业公司的意图,不仅不离不弃,还给纸业公司的巨额贷款提供担保,2012年起,更是直接向纸业公司借款。在2017年7月份的借款公告中,两面针声称:除近12个月的借款外,其余借款已逾期。纸业公司已经资不抵债,若企业经营或财务状况未得到改善则可能导致公司借款逾期收回或无法收回。由于借款对象为公司下属控股孙公司,上述借款风险可控。
截至2017年6月底,公司借给两面针纸业的款项高达6.85亿元,几乎所有能筹到的现金都给了纸业公司。
是什么原因让两面针在自身难保的情况下,如此执着的向一个资不抵债的公司输血?
2017年5月份的一个新闻或许能看出某些端倪:柳州市纪委、市监察局对柳州两面针纸业董事长、法定代表人叶建平,总经理徐宁,副总经理周林3人违纪问题进行立案审查。
查阅资料发现,两面针纸业的亏损是有历史原因的,它并非是新设立的公司,前身是亏损累累的柳江造纸厂。两面针纸业成立前一年的2008年,柳江造纸厂亏损6000多万元,在柳州当地政府的牵头撮合下,两面针作为国企,主导了柳江造纸厂的重组,并为柳江造纸厂所在的地皮支付了2.2亿元,接手这个烫手山芋。
还没有未来?
2017年11月,公司通过公开挂牌交易的方式将持有的盐城捷康三氯蔗糖制造有限公司(下称“捷康公司”)35%股权转让给飞尚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通过此次交易,公司卖掉了几乎是旗下唯一赚钱的子公司。公司没有卖掉深不见底的两面针纸业,倒是卖掉了最赚钱的捷康公司,让投资者百思不解。
随后,上交所发来监管函,称有人举报公司出售股权涉嫌利益输送、广告费支出涉嫌造假等事项。紧接着公司发布公告,董事长钟春彬辞职。
看到公告后,我去查了下董事长所持有的股份,发现和大多数上市国企一样,董事长并没有公司的股份。而钟先生在2013年担任两面针董事长之前,是柳工股份的副总裁,是从事机械行业的专家级选手。
不过搞工程机械的专家,能做好牙膏吗?毕竟隔行如隔山,公司的业绩似乎给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许多上市国企都有类似的情况,高管是政府任命的,并不持有公司股份,甚至不是该行业的从业人士。没有股权利益的情况下,他们会为了公司竭尽全力吗?
根据最新的出售中信证券股票的公告,公司在年底之前,准备择机卖出不到1200万股中信证券,而账面上还有1500多万股。如果继续通过卖股票的方式饮鸩止渴,2019年怕是再难以持续了。
2005年公司上市的时候,牙膏产量高达5亿支,而据2017年年报,公司的家用牙膏产量仅4000万支(不含旅游牙膏)。曾经家喻户晓的老牌民族牙膏企业,如今早已跌下神坛。
这家老牌牙膏厂还有未来吗?
虽然云南白药陷入舆论漩涡,但从云南白药牙膏的接受程度来看,国产中药牙膏还是具有群众基础的,并且可以做到中高端。如果两面针一直专注主业,恐怕不会给云南白药牙膏从无到有并顺利成为国产品牌第二的机会。
重新回归主业,或许是两面针唯一的机会。从公司下属的分子公司经营情况看,如果剥离纸业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贸易公司等所谓多元化发展留下的烂摊子,和牙膏相关的核心业务还是赚钱的。2017年,两面针实业公司实现营收4.3亿元,净利润超过1100万元,毛利率22%左右,虽然规模不算大,但专注主营的两面针卸掉沉重的包袱,理论上还有重新启程的可能。
来源: 证券市场周刊 天下公司 特约作者 李国强/文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两面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