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华大基因调整上市策略,将华大科技和华大医学合并上市。2015年,完成重组合并后,华大基因冲刺创业板。但在一年后IPO申请被中止审查。直到去年3月,公司IPO审查恢复,并进行了预披露更新,最终顺利过会。
长江商报记者梳理发现,上市前后,针对华大基因的质疑不断。在公司预披露及预披露更新的两份招股书中,生育健康类服务,2014年的产量出现了51.56万个、42.51万个两个版本数据,市场因此质疑公司IPO数据造假。
此外,公司董事长汪建的关于“我们的员工必须活到100岁”、“5—10年可以化学合成生命”、“我们做的是好事,股票不会下来”等众多言论均受到质疑。
今年以来,“举报华大基因伪高科技忽悠欺诈涉嫌贿赂官员,大规模套骗国有资产”、“华大基因无创产前DNA筛查未能帮用户起到筛查作用,最终生出带有生理缺陷儿童”等舆论文章不断。
最近的舆论事件则是科技部的一纸处罚通知。今年10月24日,科技部公开公布人类遗传资源行政处罚信息,华大基因、药明康德和艾德生物A股三家上市公司榜上有名。处罚书称,经调查发现,华大基因(华大科技)未经许可,将部分人类遗传资源信息从网上传递出境。
华大科技与华山医院开展的项目是“中国女性单相抑郁症的大样本病例对照研究”。关于此次外流出境的信息包括哪些内容、多大数据量、目的是什么,处罚书未具体说明,华大基因也未作解释。
与此同时,市场将矛头指向华大基因将14万中国人基因大数据外泄出境,并迎来了交易所问询。
对此,华大基因解释称,“14万中国人基因大数据”项目无外方合作机构。项目分析工作均在境内由中国科研团队完成,不存在外泄。
股价年跌逾七成现金流锐减
风波不断、净利增速放缓的华大基因在二级市场频频被投资者抛弃。
华大基因发行价13.64元,头顶基因测序龙头光环,上市之初一口气就收了19个涨停板。上市4个月,股价最高达到261.99元,较发行价上涨了18.21倍,成为A股市场仅次于贵州茅台的第二高价股。
然而,在一阵阵质疑声中,登顶之后,华大基因的股价也受到影响。至今10月19日,股价最低触及46.52元,较最高价下跌了82.24%。仅今年以来,股价累计跌幅也达到75%。
巅峰时期,华大基因市值达1050亿元,如今为208亿元,缩水了841亿元,仅在今年就缩水了624亿元。
股价大幅下跌之时,公司持股5%以上重要股东华大投资拟减持1200.30万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3%。以昨日收盘价计算,市值为6.24亿元。
华大投资为华大基因高管持股平台,由公司现任董事王俊、尹烨、孙英俊,现任监事李松岗、现任高管杜玉涛,离任董事李英睿、离任高管王威等合计出资2884.10万元成立。IPO前,华大基因增资,华大投资的出资额为4992.50万元。其中,尹烨为公司总经理。
除了股价下跌、股东减持套现外,公司现金流也在急剧减少。
财务数据显示,2016年至今年9月底,公司经营现金流持续负增长,增幅分别为—28.78%、—3.21%、293.90%。今年前9个月,经营现金流净额首次为负,净流出1.55亿元。
尽管华大基因不缺钱,但如果公司资金长期净流出,将会波及到流动性。
来源:长江商报 魏度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华大基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