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合作方的一封“遗书”,把刚刚走出一连串舆论危机的华大基因,再次推上风口浪尖。
2018年,乃是华大基因的多事之秋。公司在半年报中罕见地提到了“圈地门”“癌变门”两次重大舆情危机。
无独有偶,公司在2017年7月上市之后,2018年上半年就显出业绩疲态。
核心业务毛利率下滑,导致公司“增收不增利”,经营性现金流连年下滑后,2018年上半年再次出现负值。
多重压力之下,公司市值从1000亿顶峰下滑至现在的260亿,缩水四分之三。
一手把华大基因塑造成“基因界腾讯”的创始人汪建,近期低调了很多,不再对外放卫星;公司面对外界质疑,及时处理;高调邀请王石担任联席董事长。这套组合拳,能拯救内忧外患的华大基因吗?
盈利能力原地踏步?
2018年上半年,华大基因(300676.SZ)营业收入11.41亿元,同比增长28.44%,净利润2.08亿元,同比增长8.73%,扣非净利润更是仅微增2.62%至1.68亿元。
净利润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补助和投资收益。近年,公司每年都要获得各种补助数千万元。
2015年-2017年,公司获得的投资收益分别为6623.38万元、7247.59万元、6865.42万元,2018年上半年则为3060.34万元。
上市之前,华大基因就因为18亿闲钱买理财却募资17亿,引起了“为了上市而上市”的争议。
2017年7月上市后,次年业绩就出现疲软,还是令人大跌眼镜。毕竟,上市前几年,它的业绩是如此彪悍。

更值得警惕的是,2018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904.38万元,同比下降322.19%。
2015年之后,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就逐年下降,直到2018年上半年再次出现负值。
业绩疲软的首要原因是毛利率的下滑。
华大基因的基因测序技术主要应用于四大领域:生育健康、基础科研、复杂疾病和药物研发。其中,生育健康的主要产品为“无创DNA产前检测”,这一板块占到公司营业收入的六成。
2018年上半年,公司生育健康板块的毛利率下降6.05个百分点,为69.89%,基础科研板块下降17.21个百分点,为27.08%;负责疾病和药物研发分别增加1.78和1.00个百分点。
核心业务毛利率的下滑,直接导致公司的综合毛利率降至54.55%,较上年同期减少6.99个百分点。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华大基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