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股价暴跌、多次停牌、评级下调等危机后,五洲国际近日深陷债务违约泥潭,已有项目因财政困难而停工和停止运营。
随着债务危机的发酵,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要求五洲国际提前还债,债务危机开始演变为资金危局。举步维艰的五洲国际,开始计划出售资产来偿还债务。
债务缠身割肉还债
8月13日,五洲国际发布公告称,针对此前发行的2018年到期本金额3亿美元13.75%优先票据违约事件,管理层目前正在采取措施与债权人进行债务重组磋商,并出售本公司的部分资产,其收益将用于抵消债务。但管理层无法告知需要出售多少资产以偿还债务。
雪上加霜的是,五洲国际目前已有7个项目因财政困难而受到影响,导致其暂停工程或运营。
管理层表示,有关问题可通过首先与债权人磋商延迟还款,以及其次与金融机构磋商进一步垫付资金而得以解决。公司目前所遇到的财政困难将不会对公司的业务经营及持续性构成迫切影响,但公司的未来收益将无可避免会因出售资产而减少。
公开资料显示,引发五洲国际本次债务违约事件的是日期为2013年9月26日发行的美元优先票据,本金额为1亿美元,年利率为13.75%。此后的两年间,该笔票据经历了两次增发,2014年1月8日和2015年6月25日,两次增发金额均为1亿美元。三笔票据被并为一类,总金额为3亿美元,沿用2013年票据的条款及条件,均于2018年9月26日到期,每半年支付一次利息。
牵一发而动全身,一项债务面临违约引起了连锁反应,更多的债主开始要求五洲国际提前还款。五洲国际也坦诚,“因其无法偿还已到期且须即时偿还的财务负债,并预计有更多财务负债将会即时到期且须偿还。”
除了上述票据违约之外,五洲国际披露,公司预期未偿还的贷款本金额,以及由于违反贷款协议项下的偿款责任,公司接获债权人通知要求提前还款的本金额,两项金额已增至约24.95亿元。
五洲国际于7月5日披露,公司及附属公司在中国有五项偿还贷款的民事呈请,涉及资金4.844亿元,诉讼申请时间均在今年5月份。其中,两项控告来自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公司,债务金额分别为人民币5500万元和1.45亿元;两项控告来自上海律棣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债务金额分别为人民币4000万和1亿元;一项控告来自东亚银行的南京分行和无锡分行,债务金额为人民币1.444亿元。
8月10日,五洲国际公告显示,又有六项诉讼公司偿还贷款的法律诉讼,涉及资金达10.3003亿元,诉讼申请时间在今年6月至8月。中原信托和庆汇租赁申请财产保全,债务金额分别为4.89亿元和2.5亿元;横琴金投诉讼债务金额为1.4613亿元;国泰元鑫发起了三项诉讼,涉及债务金额共1.449亿元。
五洲国际还收到了平安不动产资本有限公司的提前还款通知,要求其即时偿还可换股票据项下全数未偿还的本金总额5571.6万美元。该可换股票据于2014年9月26日及2014年10月22日发行,本金总额1亿美元,年利率为7%,于2019年9月30日到期。
屋漏偏遭连夜雨,近日,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将五洲国际的评级由Caa1下调至Ca,展望为负面。穆迪指出,五洲国际可能无法通过再融资偿付3亿美元的票据,预计该公司将触发其他债务违约。五洲国际内部并无充足的现金来偿付债务,因五洲国际截至去年底的现金结余仅有3.46亿元。
对于五洲国际未来的资产出售以及债务偿还计划,《华夏时报》致电了五洲国际的品牌管理中心,对方表示“就上述问题,我司将会在规定时间在规定的媒体上进行披露,敬请留意我司公告”,并未进行实质性的回应。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五洲国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