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过三十年岁月洗礼,曾经盛极一时的娃哈哈帝国逐渐呈现颓态。
浙商杂志最新发布的《2018浙商全国500强》榜单显示,被消费者熟知的多家食品企业上榜,其中娃哈哈在2017年营收464.5亿元,相比去年下滑64.6亿元,榜单排名第31位。
曾经,娃哈哈在宗庆后的带领下,连续多年登上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发布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据世界浙商网的数据,娃哈哈更是于2013年创下了782.8亿元的最高营收纪录。而对于宗庆后来说,他的目标是娃哈哈在2014年达到千亿元。
公开数据显示,2013-2016年,娃哈哈的营业收入分别为782.8亿元、720亿元、494亿元、529亿,直至2017年,营收缩减至456亿元,5年营收缩水超300亿。
作为主力单品的营养快线更是呈现出断崖式下滑,2014-2016年销售额分别为153.6亿元、115.4亿元和84.2亿元。
但随着业绩下挫,娃哈哈渠道老化的问题也不断为业内所诟病。对此,宗庆后开始调整、反思。
千亿销售额渐远,明星产品断崖式下滑
业绩连续下滑、千亿销售额渐远,产品老化新品不振……
公开数据显示,从1987年娃哈哈创立,到1991年突破亿元产值达到2.17亿元,再到2003年突破100亿元,最终在2013年实现782.8亿元的营收,娃哈哈站在了历史的最高峰。对于宗庆后来说,他的目标是娃哈哈在2014年达到千亿元。
但是市场并没有宗庆后想象的乐观,也正是从2014年起,娃哈哈的业绩开始走下坡路。“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数据显示,2014-2017年娃哈哈营收分别为720.43亿元、494.74亿元、455.92亿元,名次从31位跌至104位。此外,根据浙商杂志发布的“浙商全国500强企业”名录,2014-2016年娃哈哈营收分别为728亿元、677亿元、529亿元。虽然上述数据统计口径不同,但娃哈哈业绩下滑已然是不争事实。
娃哈哈业绩下滑的背后,是原有的明星产品销售业绩出现下滑。作为主力单品的营养快线更是呈现出断崖式下滑,2014-2016年销售额分别为153.6亿元、115.4亿元和84.2亿元。
而一手缔造娃哈哈的宗庆后家族,财富值曲线紧跟着娃哈哈的业绩曲线。
2016年度《胡润百富榜》中,宗庆后家族以1120亿元的财富排名第五,已是连续四年下滑,几乎退回到2010年的水平。
跨界探索大多打上“失败”烙印
对一些年轻人来说,娃哈哈或许已经有点“土”气了。
不过,品牌和产品的老化娃哈哈并非看不见,相反,这些年娃哈哈的新品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2013年,娃哈哈重磅推出的“启力”牛磺酸功能饮料,不仅利用自身的经销体系优势全面布局,还冠名了当时最热门的综艺节目“中国好声音”。
可惜,好声音火了“加多宝”,没火“启力”。
除了启力,无疾而终的娃哈哈新品还有:想要“讨好”中产/都市白领的猫缘咖啡、清透椰子水、曾经辉煌的绿茶也被康师傅、统一、农夫山泉的茶饮料挤下货架……
现在,支撑娃哈哈业绩的重担还是在2004年就“出生”的营养快线上。可是营养快线“自身难保”,产品老化、负面新闻不断,加上消费者对含乳饮料的热情不再,转投低温乳酸等怀抱。
而纯净水领域,娃哈哈又面临着农夫山泉、华润怡宝、百岁山的强势挑战,市场份额不断被蚕食。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娃哈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