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河旋风(600172.SH)以及控股子公司三方之间在这两日之间正在上演一场欧亨利式的短剧,剧情翻转之快令人咋舌。
事情的起因是由于黄河旋风在4月26日发布的两份公告“抖露”了其对年利润超亿元的全资子公司上海明匠智能系统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名匠”)失控。由于“不服从公司安排,拒不提供审计资料”,黄河旋风表示已失去对上海名匠的控制。与此同时,公司表示,已与陈俊签署了《关于上海明匠智能系统有限公司100%股权之股权转让协议》。公司以6.98亿元的价格向陈俊转让公司持有上海明匠100%的股权。本次交易后,公司不再持有上海明匠的股权。而该议案已7票赞成的结果,通过董事会层面。
受此影响,黄河旋风4月26日、27日连吃两个跌停,市值跌去近20亿。
交易所一天内两度发函对此进行问询。
4月27日,经济观察网采访了私募机构、黄河旋风董秘杜长洪以及上海名匠董事长陈俊。
私募:突然分手搞什么!为什么不停牌!
相较于3年前以4.2亿元收购上海明匠,表面上看,3年间黄河旋风增收近2.8亿元,但在收购前一年即2014年,上海明匠的净利润为1177.65万元,这意味着收购时候的PE高达35.6倍。而按照2016年上海明匠的净利润计算,此次计划出售的PE仅约5.5倍。
这意味着,本次董事会出售若能成行,上市公司将损失每年1个亿左右的净利润。
无论是交易估值还是董事会直接决议通过出售,都让投资者神伤不已。
4月27日中午,一位深圳知名私募机构告诉经济观察网记者,其已向上交所举报。该人士表示,“公司不用法律途径去解决纠纷,而是直接通过董事会去贱卖,严重损害投资人利益。”
2017年9月12日,根据当时上市公司发布的股权激励计划草案显示,在该轮总权益为5000万股的激励计划,覆盖上海明匠核心人员人数135人,获得限制性股票数量为3150万股,占授予限制性股票总数63%。
而在12月的激励计划修改版本中,在总量不变的情况下,上海明匠激励核心人员已下降至89人,获得2575万股。
尽管如此,在上述私募机构眼中,双方表现的还是非常友好。2018年2月2日-4日间,陈俊与控股股东相继对上市公司进行增持。
上述私募告诉记者,“去年股权激励双方利益绑定力度比较大。这首先表明双方的态度,不然也没必要进行股权激励。后来说要增持,到现在没过多久,突然间要分手,很打击投资者。”
此外,该私募也提出疑问质疑上市公司,审计发生问题现在看来是过年时候的事,但上市公司没有任何公告,外界看起来说什么问题都没有,为何上市公司不提前公告?
该人士同时表示,“陈俊本身只是全资子公司董事长,完全可以换人,为什么要卖掉子公司?”他认为,董事会全票通过这件事,本身就非常奇怪。
董秘杜长洪:才知道无法审计,只好采用民间借贷中间值
在当日下午,记者采访了黄河旋风董秘杜长洪,他回应了上述提及的相关疑问,并表示当时能否停牌曾和交易所做过沟通。“交易所说现在停牌只有两种情况,分别为重大资产重组和控制人发生变更,除此之外不接受停牌的理由和要求。”其表示。
至于为何不提早和披露拒审事件,杜长洪表示,其是在年报不得如期得到的情况下,才知道陈俊配合程度不够,“要是年报顺利披露出来,我们怎么可能有这么个事?”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黄河旋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