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未来下资金疑问
克而瑞数据显示,2017年融侨实现销售金额562亿元,排名第36位;销售面积366.1万平方米,排名第38位。新增土地价值226亿元,排名第47位;新增土地建筑面积227.3万平方米,排名第64位。
将全年销售金额的半数用于买地,无疑很好地展现了融侨一贯的稳健作风。但对于志在千亿的房企而言,土地消耗的速度远远高于土地储备的速度却并不是一件好事,区域布局的扩大和销售目标的提升,都要求融侨储备更多的 “粮草”以助力目标的达成,但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融侨并没有很好地达成这样的平衡。
与此同时,在地产主业以外,融侨也在进行多元化布局。目前,融侨初步形成的是“4+3+1”发展模式,其中:“4”指的是融侨地产的深耕策略,“3”指的是融侨的产业布局面,“1”指的是融侨的精致化社区打造。
而三大产业链包括商务生态链、全球全龄教育生态链、大健康医疗产业链。其中商务生态链包括融侨商业和融侨酒店,未来几年内,融侨将逐年开业多个特色商办项目并通过自营自建以及与洲际酒店战略合作的方式在国内外布局高端五星级酒店。全球全龄教育生态链则包括其在新加坡、印尼和中国大陆投资建设有幼儿教育、义务教育与国际教育三大类型。大健康医疗产业链则包括融侨计划投资的重大疾病治疗专科医院、高端母婴护理中心等。除此之外,融侨也在探索和尝试诸如特色小镇、长租公寓领域的布局,2017年,融侨就曾宣布新增投资120亿打造闽台文创特色小镇。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多元化发展,单一模式的发展已经难以支撑企业的发展壮大。融侨显然也明白其中的道理。但在千亿诉求下,想要同时兼顾规模扩张以及持有物业和产业方面的布局发展,势必让融侨资金承压。
《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在福晟和正荣成功实现上市之后,作为闽系房企中唯一尚未寻求上市的房企,融侨对资本市场的诉求愈加引发关注。但对于上市的计划,融侨高管多次对外表示,并没有时间表。在此次喊出千亿口号的论坛上,融侨方面也并没有宣布相应的资本拓展计划。
在千亿目标压力下,如何解决规模、多元化与土地、资金之间的矛盾,将是融侨2018年最大的课题。
《华夏时报》 特约记者 宁溪 广州报道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融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