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前后,资本市场的繁荣和北京奥运会带来了运动商品空前的发展前景,各品牌无视需求,在全国各地繁华地段和购物中心开设了大量店铺。激进的盲目扩张让业内人士感叹,“2011年,晋江造出来的鞋就已经十年都卖不完了”。
同时,电商的发展也让大型商场和购物中心的流量优势逐渐衰弱。更尴尬的是,耐克、阿迪达斯、安德玛等国际品牌也开始大举抢占国内市场。
市场竞争的加剧,严重同质化的商品,低号召力的品牌价值,从2012年起,大量“晋江系”品牌慢慢失去了市场的青睐。再加上前几年的过度纵向扩张带来的巨额库存,许多晋江鞋企不得不走上了破产清算的道路。
德尔惠就是其中一个较为典型的案例。因周杰伦一句“德尔惠,on the way”,德尔惠从默默无名跻身至晋江系二线品牌。2007年,德尔惠启动了港股上市计划,但遭遇财务风波最终折戟。随后德尔惠向证监会递交IPO申请书,谋求在A股上市。
在经过漫长等待后,德尔惠于2014年7月,提交了中止IPO审查申请。前后近8年时间,德尔惠在上市之路上付出了巨额的支出,让德尔惠承受巨大压力,最终受到市场变动的冲击,欠债6.36亿元,其厂房、土地及仓库均被抵押,公司目前已经停业。
无独有偶。2017年8月,首家登陆纳斯达克的中国快速消费品生产企业喜得龙,同样因为债务问题,被晋江市法院公开宣布进入破产重整程序。而早在2014年,曾在新加坡上市的鳄莱特更是被曝老板失联,遭遇员工讨薪。一度闻名全国的“晋江模式”开始遭受质疑。
优胜劣汰是市场常态,“晋江系”被吐槽,还有个很大的原因是“山寨”。山寨的内容不仅包括设计和配色,甚至包括商标和品牌名称。
以天猫特步官方旗舰店销量最高的运动鞋为例,从外形到配色都与阿迪达斯三叶草系列的“绿尾”系列如出一辙,而特步的这款鞋也直截了当的写上了“绿尾小白鞋”的名称。
晋江品牌阿迪王名称和三角形LOGO与阿迪达斯非常相似,最火的时候,阿迪王广告牌甚至进入NBA和西班牙足球甲级联赛的赛场。不过,在与阿迪达斯牵扯了历时5年的侵权诉讼官司后,阿迪王中文商标及LOGO最终无偿转让给阿迪达斯。
而同样诞生于晋江的乔丹体育,因为使用了NBA传奇球星迈克尔·乔丹的中文名,也曾经过漫长的侵权官司。
找回“非一般感觉”?
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如今的年轻消费者更偏向于高附加值的国际品牌运动产品。
尽管特步已经转型成为以跑步为主、时尚为辅的体育时尚品牌,多次赞助厦门国际马拉松赛、重庆国际马拉松赛等赛事,代言人也加上了短跑运动员谢震业、前欧洲足球先生安德烈·舍普琴科等。不过,在品牌升级方面做得并不够好,在消费者心目中也依然是个二线运动品牌。
从品牌发展来看,特步应该将重心放在深耕品牌价值中。无论是赞助马拉松,还是签约运动明星代言,仍然是在纵向扩张跑步鞋及运动周边领域。而耐克和阿迪达斯早已在做品牌的广度。
通过与潮牌和球星推出联名款球鞋,耐克的Air Jordan系列和阿迪达斯的yeezy系列不仅一鞋难求,甚至已经成为部分玩家的投资品。同时,耐克推出的nike+手机程序及可穿戴设备也将品牌从运动延伸到音乐、科技等不同领域。
从品牌升级的角度来看,特步可以学习国产运动品牌“老大”安踏。安踏成立于1994年,2007年在香港主板上市,从2013年起,安踏就超越李宁成为行业的龙头。截至目前,安踏总市值达到1033.56亿港元(约合人民币850.4亿元),与耐克、阿迪、安德玛一同跻身全球四大体育用品公司。
2009年,安踏从百丽国际手中收购意大利运动品牌FILA在中国的商标使用权和专营权,发展多品牌策略。目前,安踏旗下自有品牌自门店超过9000家,FILA品牌门店800余家,其中,FILA主要布局一二线城市,而安踏门店则大部分布局在二三线城市。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7年上半年,FILA的营收占比已经达到安踏集团的20%。
同样被安踏瞄准的还有即将被开云集团“除名”的PUMA。虽然PUMA在被开云集团接管后并未表现出足够的竞争力,但作为一家老牌高端运动品牌,对于急需丰富品牌的产品线、达到品牌升级的安踏来说,仍然意义重大。而对于同属国产品牌的特步,PUMA同样是一个可以完成品牌升级的跳板,特步可以“截胡”安踏,将PUMA收购或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作者: 明天财讯 来源: 服装新闻网 出处:亿邦动力网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特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