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业务构成也决定了融360的收入来源。据了解,融360的主要收入来自向金融机构收取的推荐费,用户通过融360完成贷款或信用卡申请后,金融机构会根据与融360的合作协议支付对应费用。另一部分收入则来自广告费和风控服务费。融360也会向信用卡和财富管理服务商收取广告和营销费用,这部分收入比较少。
不过,简普科技亏损在逐步缩小。招股书显示,其营收从2015年的人民币1.684亿元,增至2016年的人民币3.564亿元(约合5260万美元),增幅为112%;净亏损从2015年的人民币1.962亿元,减少7.2%至2016年的人民币1.821亿元(约合2690万美元)。2017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70%,从2016年上半年的人民币1.459亿元,增至人民币3.934亿元(约合5800万美元);净亏损则从2015年上半年的人民币1.046亿元,减少53.2%至人民币4900万元(约合720万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简普科技月均活跃用户数已从2016年底的3480万增至2017年上半年的6360万。迄今,平台上共有2000多家金融机构发布了超过10万种金融产品,包括小微企业贷款、房贷、车贷、消费类贷款、信用卡以及理财产品等多种类型。
大数据风控业务引争议
此外,融360开展的大数据风控业务引来合规争议。
在2015年第二季度,融360推出了大数据风控服务,有偿提供给金融机构使用。
据融360官网“服务条款与隐私政策”显示,“您理解并同意在您注册成为融360会员时,融360有权调取并保存您的手机位置信息、通讯录、通话记录以及短信(包括但不限于短信内容、短信时间、发送对象等)。”
有分析人士表示,融360的大数据风控服务属于个人征信业务,目前,个人征信牌照未正式发放,涉嫌无照经营征信业务。
简普科技招股说明书也披露,2013年央行公布的《征信业管理条例》对征信定义为“对企业、事业单位等组织的信用信息和个人的信用信息进行采集、整理、保存、加工,并向信息使用者提供的活动”,并规定我国个人征信实行牌照制。
北京寻真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德怡认为,融360的大数据风控业务涉嫌无照经营征信业务,违反了行政监管部门的规定;但在未来,不排除其子公司通过合法途径和方式获准经营相关业务。
不过,在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薛洪言看来,融360开展的大数据风控业务并不属于个人征信业务。易观金融行业分析师田杰也表示,风控不属于征信。他指出,能采集个人信息的不仅只有征信机构,授信机构和信息服务机构也能采集个人信息,而且采集信息的范围更广,征信机构是不能采集宗教信仰、基因、指纹、血型、疾病和病史信息的,授信机构和其他机构却能参考这些信息。所以,融360推出的大数据风控服务是符合监管要求的,并没有从事征信业务,而是信息服务业务。信息服务机构采集信息是受到限制的,他们不能大规模采集债务人和债务数据,所以信用服务市场中还是以征信机构为主。
此外,有融360用户指出,在融360的服务条款中显示有“不可撤销授权”等条款,该用户质疑此类“不可撤销”条款是否合规。
北京商报记者查询发现,融360官网“数据解析服务协议”显示有,“您不可撤销地授权本公司可按照本协议载明的任一数据解析服务条款调取您的对应信息”等条款。
对此,田杰认为,就我国目前的法律和监管现状来说,该条款不算违规。他解释,如果要贷款的话,授信机构肯定是要收集个人信息以便确认是否放贷,毕竟现在网上存在大量骗贷行为和无力还贷的人。
田杰也指出,因为我国目前的法律只要求采集用户信息需得到用户的授权,没有谈及授权的具体问题,一次授权、多次使用在我国信用服务市场普遍存在,我国个人征信市场起步较晚,目前征信市场的主要法律条文《征信业务管理条例》也只是一个宏观监管条例,并没有细则,许多机构也利用了这种漏洞获取用户信息。此外,因为没有发放个人征信业务牌照,我国征信市场就不存在,监管层也没有相关的法律条文和监管条例来实施监管。就我国目前个人对信用信息的认知来讲,还是有所欠缺的,几乎每一个授权被调查信息的人在完成借贷之后都不会想到去关闭授权。
北京商报记者 刘双霞 共2页 上一页 [1] [2] 金融搜索公司融360赴美上市:还在亏损 拟募2亿美元 融360告诉你:“借酒消愁不如借钱解忧” 融360告诉你 一人饮酒醉借酒消愁不如借钱解忧 人民的名义有侯亮平 投资者的名义有融360网贷评级 守护投资者的名义: 融360网贷评级教你八条P2P投资箴言 搜索更多: 融3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