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6月30日下午,万科股东大会进入尾声,66岁的王石正式退位,这家地产龙头企业在“动荡的平静”中完成了第一次掌舵人的交替。
“今天,我把接力棒交给郁亮带领下的团队,我相信这是最好的时候。他们更年轻,但已充分成熟。我对他们完全放心,也充满期待。”王石在做“最后的总结”时,平静中带着释然。与相对“镇静”的王石相比,接班人郁亮有些激动,在发言时突然哽咽。傍晚,郁亮在朋友圈中发了八个字:大道当然,合伙传承。
没有了牵挂的王石,可以去过他想要的生活:赛艇、登山、谈恋爱……就在卸任万科董事会主席的第二天,7月1日,王石欣然宣布了他的新工作——就任万科公益基金会理事长。而没有了王石的郁亮,接手的则是国资、民资、险资股东并存,似乎比华润时代更为内忧外患的万科。现在郁亮面对的局面,和过去相比,或许更为复杂。
王石离任郁亮哽咽
6月30日,在充满了信息量的万科股东大会上,“野蛮人”宝能同意了全部议案,新晋大股东深铁保证不干涉万科管理,新任独立董事刘姝威现场炮轰宝能……放在平日,这些事件中的任何一个都能引起轩然大波。然而,与王石谢幕、郁亮接班相比,这些都显得平庸了许多。
早在6月21日万科披露最新一届董事会方案及候选名单时,王石就已在其个人朋友圈宣布退位,由郁亮接棒。“我在酝酿董事会换届时,已决定不再作为万科董事被提名。从当初我们放弃股权的那一刻起,万科就走上了混合所有制道路,成为一个集体的作品,成为我们共同的骄傲。”这条朋友圈的配图,是王石攀登珠峰时郁亮专程来探望拍下的合照。
在最后一次作为董事会主席出席股东大会时,王石似乎有意站在聚光灯外,将更多的“表现机会”给了郁亮,即便被点名提问,他也是淡淡地说“这由郁亮来回答”。
郁亮用了6个词来表达心情:感恩和感激、责任和压力、信心和勇气。“没有王石主席,就没有万科的郁亮。”与王石共事27年,在总经理的位置上16年,谈到王石对自己的知遇之恩时,郁亮一度哽咽。坐在郁亮身旁的王石,很认真地听着他讲话,不时有眼神交流。当郁亮哽咽时,王石把身体向前挪了挪、使劲地鼓掌。
最后的发言中,王石透露,一个半月前就已做出离开万科的决定,“我这个人有点自信,在没有决定前我没有考虑后路。一旦决定的时候有两三天的纠结,但纠结过后一切照旧。”在提及自己给万科带来的财富时,他对自己“建立了一个制度”感到欣慰。这也是外界普遍认为王石给万科留下的最有价值的财富。
“从不行贿”的王石
在中国地产界,王石没有王健林那样的“高”起步,也没有孙宏斌那样的“曲折”,他的创业经历与当年大多数商人类似,脚踏实地,一点一点成就了如今的万科。
1983年,王石来到深圳,开始了很多人熟知的“玉米贩子”生涯,赚到了“第一桶金”。从1983年4月到12月,短短8个月,王石赚到了300万元。
王石做事不行贿的原则和底线正是来自于他“玉米贩子”生涯的感触。当时王石的生意遭遇交通瓶颈,急需计划外车皮,不得已买了两条三五牌香烟,想跟火车站货运主任套近乎。然而,这两条烟没送出去。后来王石才知道,他在货场里跟民工一起卸玉米时,货运主任觉得这个年轻人想干一番事业,自愿帮他。王石在自传《道路与梦想》中写道:在商业社会里,金钱不是万能的,金钱是买不来尊重和荣誉的,货运主任对我所诉求的正是后者。不过,令王石无奈的是,他“不行贿”的表态屡被质疑。
1984年,万科的前身深圳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建立,王石任经理,主要业务是从香港进货,向内地倒卖摄像机、投影机等器材。1987年底,一家房地产公司以525万元的最高价获得了深圳一块8588平方米土地的使用权,房地产业就此进入了王石的视野。第二年,王石亲自到场举牌,以2000万元的天价在深圳拍得威登别墅地块,由此进入房地产行业。这一年,王石把企业更名为“万科”。
在企业更名之前,深圳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进行了影响至今的股份制改革,4100万股份中,万科职工应得的股票约500万出头。在明确资产的当天,王石放弃了本可以拿到的40%的股份,而是在个人存款只有2.5万元的情况下,拿出2万元认购股份。
回顾1988年的这次股份制改革,它奠定了万科“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独特股权结构,虽然给后来的“万君之战”和“万宝之争”留下了伏笔,但仍被经济学家、万科前任独董华生赞赏不已。 共2页 [1] [2] 下一页 印力北京首个轻资产项目“昌发展万科广场”落户昌平 万科:上半年花1463亿买地 下半年加快去库存 万科:股权之争后能否再领跑 万科上半年冲到2772亿 股权大战不影响卖房子 与万科分手后另有图谋 华润置地新成立基金事业部 搜索更多: 万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