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述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在辽宁省方面出台此次文件之前,我们就已经在处理。”
对此,时代周报记者向辽宁省卫计委宣传处发采访函,予以求证,并反复联系该处相关负责人,截至11月14日中午,始终未能得到正面回复。
及时供货考验诚信
不只明兴制药,此次还涉及多家老牌药企。
公开资料显示,此次涉事的国药容生,系现代制药子公司,该公司官网显示,其前身是始建于1970年10月的第二制药厂。国药容生注册资本1.5亿元,主要产品或服务为激素类冻干粉注射剂、小容量注射剂等。
时代周报记者发现,国药容生系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为现代制药重要子公司,其经营业绩对上市公司产生重要影响。2016年上半年,国药容生营收为1.62亿元,净利润为3278.17万元。
旭东海普官网显示,成立于1993年1月,为台湾东洋国际股份有限公司与当时的海普药厂(现为上海医药工业有限公司)合资建立的制药企业。海普药厂是中国第一家专业针剂厂,创建于1925年,发展迄今已有80余年的历史。台湾东洋药品公司为在台上市的制药集团企业,专注于抗肿瘤、心血管、抗感染重症等领域。
另外工商资料显示,运佳黄浦是香港运佳远东有限公司(佳”)的子公司。运佳黄浦官网显示,其系由香港运佳独资经营、专业生产外用制剂的制药企业。
上述通知文件公布了《无法正常供应类药品一览表》,其中包括了这次5家被警告的企业未能正常供应药品的情况,厂家反馈的理由各有不同。
此次以国药容生涉及的中标药品最多,包括碳酸氢钠注射剂、硫酸镁注射液等在内的7种中标药品,均称因“原料短缺、价格上涨”不能正常供应。
11月7日,时代周报记者向国药容生发去采访函请求置评,截至14日中午,未获回复。
此外,涉及到旭东海普的复方泛影葡胺注射液等3种药品以及运佳黄浦的炉甘石外用溶液剂,原因均显示,“厂家反馈不能按中标价供货”。
事实上,药品招投标是一件颇为严肃的事,药企一旦中标,就与药品采购方形成了某种契约关系,药企不仅获得了生产经营中标药品的权利,也要承担按中标价供货的义务和责任。
据业内人士介绍,导致药品短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其中考验着药企的诚信和责任意识,主要体现在,药企在药品招投标过程中,虽然中标,却不及时足额供货,或者不按中标价供货,而是违规擅自涨价,“这样一来,不仅中标价形同虚设,而且将导致廉价药退出市场等严重后果。药企的这种行为,对廉价药消失或起到关键的助推作用。”
国内一家地级市的卫计委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辽宁省医采办出台文件反映的情况,在国内很多地方省份都常见,也存在这方面的问题。
“一开始一些企业为了抢占市场,先以低价中标入围,入围后又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发现在这里卖这么低价的药,在其他地方和省市,就不能再以原来的高价卖,否则会影响到其他市场,所以就以各种理由,如原材料上涨等,不进行供货。”上述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这也是药品价格难以降下来的原因之一。
时代周报记者 吴绵强 发自广州 共2页 上一页 [1] [2] 明兴制药黄体酮注射液合规 百名患者不良反应原因成疑 明兴制药“黄体酮事件”涉事批次药品全检均合格 白云山明兴制药卷入不良反应风波 136名孕妇现异常症状 万支黄体酮注射液被召回 白云山明兴制药陷风波 搜索更多: 明兴制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