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药品的及时供应,关系到患者生命安全。作为全国第一个发布药品短缺预警预报的省份,辽宁省对短缺药品实现预警监测。
日前,辽宁省发布《关于发布辽宁省2016年第2号药品短缺预警预报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因坚称不能按中标价及时足额供货,5家药企被警告。
这5家被警告的企业中,有的是上市公司子公司。如明兴制药系白云山(600332.SH,00874.HK)子公司;国药容生系现代制药(600420.SH)子公司。
“如果再次发生违规擅自涨价或通过控销手段不及时、足额供货的行为,经查实后将纳入辽宁省医药购销诚信不良记录。”此次通知文件称。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如果药企一旦被纳入“医药购销诚信不良记录”,这意味着其被纳入“黑名单”,在未来的药品和医用耗材活动中,将受到严格限制,甚至是“禁入令”。
据了解,此次有涉事企业正在与辽宁省方面沟通。
5家药企被警告
按照中国目前现行的药品招标体制,药品生产企业在中标后,应及时向医疗机构供应药品。
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到,今年10月9日起,辽宁省卫生计生委按照程序对核查过程中确认为供应不足、不及时的36个中标药品开展了进一步调查。
据悉,在对相关21家生产企业书面说明情况的基础上,对涉嫌通过控销违规涨价的11家生产企业进行了约谈。通过约谈和沟通,大多数企业均表示尽快纠正未能及时、足额供货的行为,保证按中标价及时供货;仍有部分企业坚持不能按中标价供货。
据上述通知文件显示,经辽宁省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辽宁省医采办”)研究决定,对于已承诺按照中标价及时、足额供货的生产企业,不予处罚;对于不能按中标价及时、足额供货的国药集团容生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药容生”)、天津药业集团新郑股份有限公司(现遂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旭东海普”)、上海运佳黄浦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运佳黄浦”)、广州白云山明兴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明兴制药”)等5家生产企业给予警告。
11月7日,辽宁省医采办相关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该省在今年三四月份建立了短缺药品预警预报供应保障系统,辽宁省所有的医疗机构,都可以通过辽宁省采购平台,上报药品采购不到的情况。
“在上报过程中,这5家生产企业的药品,出现在了辽宁的供应短缺,这个短缺经过我们了解,大多数是因为药品价格的原因,没有按照原来企业在辽宁的中标价格供货,所以对这种不能按照价格供货的,提出了警告。”上述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此次涉事的明兴制药是一家位于广州的老牌制药企业,主要产品有清开灵(注射液、胶囊、口服液)等系列产品,是全国最早生产清开灵的企业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这不是明兴制药今年第一次被监管部门关注。
今年7月份,有超过100名在海南和京生殖医院接受试管婴儿移植的患者,在注射黄体酮后出现局部红肿、硬结的不良反应。不过事后,引发不良反应的明兴制药产的三批黄体酮注射液全检结果均为合格。
此次明兴制药未能正常供应的药品是多巴胺注射液,该公司相关人士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的药品是按照2009年中标的价格(供货),到现在已过去多年,因为市场原因,再以这个价格去供货,一点都不现实。
明兴制药方面称,此前他们已派人前往辽宁省协商,“如果真的是需要解决的话,我们也可以按照中标价去供,但实际上要牺牲公司很大的利润,事实上这款药品的量并不大,是小众的品种,只有100多箱”。 共2页 [1] [2] 下一页 明兴制药黄体酮注射液合规 百名患者不良反应原因成疑 明兴制药“黄体酮事件”涉事批次药品全检均合格 白云山明兴制药卷入不良反应风波 136名孕妇现异常症状 万支黄体酮注射液被召回 白云山明兴制药陷风波 搜索更多: 明兴制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