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星式”并购
过去的经历证明复星是非常成功的逆周期投资者,很多人都知道逆周期投资理论,但很少有人能真正执行
发现并紧跟“中国动力”是复星一贯的思路,在中国经济前20年的发展中,复星牢牢抓住了钢铁、医药、房地产等机会,进入这些产业的时间点都踏准了行业低谷期。
例如由复星集团控股的复地在1998年成立,此时正是房地产行业的低谷期;复星亦在2003年前后控股或参股了一批医药公司,那时正是医药行业受产能扩张、医改等影响,毛利率开始逐步下降的时期。
郭广昌曾表示,复星早在2007年IPO后就提出一个策略——中国动力嫁接全球资源,即让全球好的企业来分享中国的成长动力,复星来帮它们开拓中国市场。
2010年是复星将反周期运用在海外收购的开端——复星在当年完成了第一笔海外直接投资——收购Club Med(地中海俱乐部)7.1%的股权,随后又通过在二级市场上不断增持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这是一笔漂亮的反周期收购。由于欧洲旅游业处于下行周期,Club Med在2009年亏损高达5300万欧元,约5亿元人民币。Club Med成立于1950年,1966年在巴黎上市,其股价曾在2000年达到顶点147欧元,但随后持续下跌,复星在2010年首次介入时,Club Med股价正处于历史低点——跌至12.6欧元。
“这是复星第一个国际化项目,作投资决策需要背负很大压力。”钱建农告诉《财经》记者。钱建农曾任职于麦德龙、家乐福等多家大型零售企业, 2009年加入复星,现任复星国际副总裁、复星旅游及商业集团总裁,Club Med项目便由他主导。
Club Med当时的亏损主要因为其高端化计划。在2004年之前,Club Med的核心市场是中低端度假游,2004年新上任的CEO开启了高端化战略,陆续关闭了二三星度假村,升级和新建四五星度假村。这一计划导致了Club Med的销售额下降以及高额的资本性开支。
复星在Club Med亏损时进入,这源于其对旅行行业升级周期的判断。钱建农称Club Med从改造开始的2004年到2010年已过去六年,一个升级周期基本结束,其认为2010年Club Med将迎来转折。
事实证明这个判断是正确的——复星首次持股7.1%后的第二年,Club Med就扭亏为盈。
这增强了复星将Club Med打造成产品平台的信心。从2012年起,复星开始运作,终于在2015年耗资9.58亿欧元、溢价44%完成Club Med私有化要约,并退市。
复星收购Club Med项目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复星海外收购的特点:制定计划,小额入股,评估公司价值及团队,并一步一步地获取管理层信任,再寻求控股,在持续的收购中积累平台的辐射能力,并与中国市场紧密对接。
首先,复星按照“人口比例论”来筛选标的。“人口比例论”是指,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对于跨国品牌,中国市场的份额就应该占这些公司全球市场份额的22%,甚至更高。所以没达到这个比例的企业都可进入复星的筛选范围。
先初步选出一些大行业,再根据每个行业的情况细分,把每一个细分枝杈里的第一名、第二名都找出来,然后再去判断有没有合作的可能,以及怎么合作。
复星的多数零售、旅游项目的逻辑投资就是源于此,比如法国Club Med、希腊时尚品牌Folli Follie、美国高端女装品牌ST.JOHN,以及太阳马戏团等等。
复星集团副董事长兼CEO梁信军曾表示,复星投海外项目最重要的一个标准,一定要看对方未来的增长是不是大部分来自中国。这一轮,复星将赌注压在消费升级和金融服务上。
在确定完合适标的后,复星会先选择小规模入股,再增持为大股东,一步步获取对方信任。如果双方价值观一致,复星对优质公司会寻求控股。
Club Med就是最好的例子。复星在2010年首次入股Club Med后,就与Club Med在中国的亚布力合作开发了一座滑雪度假村,这远在2013年初复星提出收购要约之前。与被收购方共同开发中国市场,是复星获取对方信任的最有效途径。
Club Med大中华区CEO Gino Andreetta是意大利人,在Club Med工作了28年,他对《财经》记者表示,2013年时Club Med股价很低,但Club Med有良好的品牌、良好的商业模式、低负债率,这时候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甚至会遇到恶意收购。Club Med最终选择复星,很大的原因是希望与复星合作,共同开发中国市场。
复星对Club Med的收购并非一帆风顺,意大利投资大亨安德鲁·波诺米(Andrea Bonomi)联合美国老牌投资收购集团KKR,与复星进行了八轮竞价,以至于最终的收购价格高达24.6欧元/股,比收购前Club Med的股价高出了80%,比第一次提出的每股17欧元溢价44%。
但最终,Club Med管理层选择支持复星,在最后一轮竞价中联名写信反对另外两家财团。
有接近交易的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另两家财团具有较明显的财务投资属性,但复星是有战略协同的,双方的价值观更为契合。
在确立了海外并购“方法论”之后,复星在2014年和2015年高歌猛进,分别完成了14起和17起海外并购案,这构建起了复星的商业帝国,但同时也带来了隐患。
共5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复星、海航求购加勒比海度假村集团
拼赢时尚巨头LVMH 复星入股法国时装品牌IRO
传复星国际拟收购莫斯科原军事商场 对价约1.8亿美元
复星再布局:Club Med签约豫园商城 落户北海道
复星人事大地震 郭广昌的地产宏图为何难以如愿
搜索更多: 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