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出站,观赛和旅游指引牌一目了然,换乘公交直达奥体中心,全程顺畅不折腾!”近日,来自成都的游客黄秋定看完“川超”乐山主场的比赛后,直奔乐山大佛景区,游完又扎进张公桥美食街,吃上了豆腐脑和甜皮鸭,直言“体验拉满”。
从盛夏到初冬,“川超”已超越了足球比赛本身,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城市治理能力与文旅融合、城市营销、消费转化能力的集中体现。黄秋定这趟紧凑而充实的行程,正是“川超”期间乐山推动“体育+文旅+消费”深度融合、提升城市治理效能的生动缩影。
五千人织密保障网
“体验拉满”,不少乐山主场观赛的球迷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川超”期间,乐山承办的4场主场比赛,场均上座1.75万人次;赛场内,峨眉武术、沐川草龙等10余个特色文旅节目轮番上演,以“一区县一亮点、一场次一主题”,让每场比赛都成为一次微型文旅推介会;足坛名宿担任技术顾问、亚足联C级教练执掌教鞭,既保赛事公平竞技,又添本土温度。
“市区两级拧成一股绳,是‘川超’乐山赛区给球迷留下好印象的关键。”乐山市市中区文化体育旅游局局长周婕舒说,规模盛大的“川超”,检验的不光是一座城市的足球水平,更是这座城市的管理能力。
为举办好“川超”,乐山树立“一盘棋”思维,市、区联动成立组委会,下设6个专项工作组,建立“日简报、周调度、重大事项即时报”制度,以“清单制+时限制+责任制”倒推。团队形成“市级定责、区级落实”的协同模式,市级统筹政策指导与资源调配,区级由多部门及苏稽镇组成工作专班,承接具体任务。
每逢乐山比赛日,5000余名工作人员及演职人员定岗定责,从竞赛组织、安保保障到40余条交通流线规划、1.2万余个临时停车位划定,全链条无缝衔接。
票根变身“通行证”
“老板,再来一份跷脚牛肉!看球就得吃热乎的,巴适得板!”成都球迷的一声吆喝,是“川超”期间乐山消费热潮的生动写照。
每一场比赛,场外都设有“嘉州美市·赛艺魔方”主题集市,设200个展位,本地特色小吃组团亮相,4场主场赛事期间累计实现销售额超800万元。借助赛事流量,乐山同步培育夜间消费新场景,奥体中心周边地摊经济交易额突破500万元,烟火气与赛事热相互交融。
赛事期间,乐山投放1000万元“激情川超”消费券,带动消费超7.2亿元;携手百余家商家推出凭票根享优惠活动,让票根变身“消费通行证”;联动商超、家电企业开展“川超惠民购”活动,实现销售额同比增长30%。
文体旅深度融合让消费场景持续延伸。“川超”主题观光巴士、美食专线同步开通,苏稽古镇、万达等“第二赛场”商圈客流量增长25%;“川超观赛文旅套餐”串联多元场景,吸引超5万名游客参与,带动峨眉山、乐山大佛两大景区门票收入同比增长35%。国庆中秋假日暨一场主场赛事期间,乐山市市中区入境游客同比增长459.8%,商圈与美食街区客流量突破1258万人次,餐饮住宿营收超10亿元,“赛事热”向“经济热”高效转化。
来源:川观新闻乐山观察 牛萍 四川在线记者 曾小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