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着汉服或明清、辽金服饰的游客迎面走来,仿佛时光穿越,置身于一幅古画中,古韵连绵悠长。放眼望去,古城内的旅拍店铺林立,生意火爆。魏新锋进一步了解得知,旅拍是一种沉浸式消费体验,作为文化旅游新业态,深受广大游客喜爱。尤其是今年,旅拍风吹火了大同古城,从旅拍店铺的涌现到游客排队选景,足以证明这个行业前景广阔。
在大同古城太平楼西北角,五彩缤纷的热气球缓缓升空,编织出一幅令人赞叹不已的视觉盛景——青砖灰瓦的厚重与彩色球体的轻盈相互辉映,历史沉淀与现代休闲风情在此奇妙交织。魏新锋询问得知,热气球游览大同古城项目是在今年夏天启动。游客从空中俯瞰古城夜色,可感受古老城墙与传统建筑之壮美,如今已成热门文旅体验项目。
在东南邑历史文化街区,“拍照登报留念”创意打卡机让魏新锋体验后倍感惊喜。只需站在打卡机前拍照,并对不同“报纸版面”模板的标题到配图随心设计,即可打印一张充满怀旧感又极具个性化的“报纸”,让自己秒变城市主角。
傍晚时分,一辆辆外观炫酷且霓虹灯闪耀的“音乐巴士”巡游于古城内环。魏新锋招手上车,在享受动感音乐和炫彩霓虹的同时,还一眼阅尽了古城的繁华夜景,顺便发了个微信朋友圈,留言道“大同古城值得来玩!”
同频共振,新业态“烟火气”更升腾
当孙记老店的蒸笼掀开,非遗传承的包子香气与北宋汴梁的市井记忆在院落中交融;当瑞丰楼的黑蒜烧花胶呈上餐桌,北魏风华与广式匠心完成跨时空对话;当既下山·大同的旅客推窗见景,在地文化与度假体验达成完美共鸣。这些特色商业主体的崛起,正是通过场景的精心营造重构消费价值,为激活消费动能提供了生动范本。
“不仅仅满足游客的吃和住,还精准捕捉了消费分层需求,提供最大化的情绪价值。”我市相关业内人士认为,新场景营造的核心,在于将物理空间升级为“情感场域”,实现从“功能满足”到“意义获取”的消费升级,这种情感价值的注入让用餐体验成为可回味的文化记忆。
业内人士分析,新场景创新更需构建“体验—传播—复购”的商业闭环,让消费动能持续流转。在数字时代,这种场景价值能通过社交平台快速扩散,形成“线下体验—线上分享—引流到店”的良性循环。
“当酒店不再只是吃饭住宿的空间,而是成为文化体验的平台、情感连接的纽带,其消费价值便实现了倍数增长。”业内人士分析总结,在提振消费的大背景下,更多行业可借鉴这种场景营造逻辑——以文化为魂、以体验为骨、以情感为脉,让消费场景从“满足需求”走向“创造需求”,让烟火气中生长出可持续的消费新动能。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遵循市场客观规律发展的同时,我市各级各部门与市场主体同频共振,先后制定出台了《大同市古城商业发展规划》《大同古城文旅业态发展扶持奖励办法(试行)》《大同市建设旅游热点门户城市工作方案》《大同市支持餐饮住宿业经营主体新增从业人员就业能力提升实施方案》《大同市支持网络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大同市支持小剧场演艺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关于促进大同市旅游民宿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揽子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的举措,让新业态、新消费的“烟火气”逐渐升腾。
目前,市商务局正在开展申报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试点城市项目征集工作,争取中央财政支持,以创新多元化服务消费场景,提升消费品质,扩大服务消费。
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我市消费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消费结构持续升级。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787.7亿元,较“十三五”末增加132.3亿元,年均增长4.7%。
未来,我市仍将以“传承历史文脉、留住市井气息、丰富古城业态”为目标,围绕文旅发展新特点、新需求,从人文历史、市井业态出发,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打造更多喜闻乐见的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为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来源:大同发布 共2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