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 >> 新消费频道 >> 正文
今年“双11”和往年不一样——2025我省“双11”消费市场调查

  今年是“双11”购物节诞生的第17个年头,这场始于线上的消费狂欢,如今已深度渗透到线下实体经济的各个角落。近期,记者在省城多个商圈、超市及电商平台走访调查发现,消费者的购物行为愈发理性,盲目跟风、熬夜“剁手”的场景大幅减少,“按需下单、比价消费”成为主流。与此同时,线上线下加速融合,商家促销模式迭代升级,但“先涨后降”等套路仍有出现,我们的消费市场在变革与规范中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

  消费心态转变

  告别“冲动剁手”变理性

  “以前‘双11’总被满减、红包牵着走,为了凑单买一堆用不上的东西,今年只买了刚需的家电和日用品,花了不到2000元。”家住太原小店区的市民王女士告诉记者,她今年提前两周就把心仪的商品加入购物车,用比价软件追踪价格波动,发现不少商品的“双11”价比平时只便宜十几元,最终只保留了真正需要的3件商品。

  这种理性心态在消费者中极具代表性。记者随机采访了10位市民,几乎所有人都表示“不会为了优惠而购买非必需品”,并明确表示“不会参与熬夜抢购”。刚参加工作的00后小杨坦言:“去年跟风买了好多东西,吃穿用几乎面面俱到,可家里现在还有2盒面膜没拆封,今年‘双11’只买了一套护肤品,计算完优惠后发现比平时省了80多元,这种实实在在的优惠才值得出手。”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10月发布的“双11”购物消费提示中提到,要“制定合理的购物计划、制定合理的购物清单,避免盲目跟风购买不需要的商品,防止冲动消费”,这一提示得到了众多消费者的积极响应。不少消费者表示,如今的“双11”促销周期长达一个多月,不再有“错过等一年”的紧迫感,加上频繁的平台大促让优惠常态化,没必要再为一时折扣冲动消费。

  线上线下融合

  体验与实惠双线并行

  在理性消费的大背景下,记者也注意到,我省线上线下消费渠道加速融合,消费者不再局限于单一购物场景,而是根据商品特性、价格优势和购物体验灵活选择。

  线上方面,电商平台的“本地化配送”服务成为新亮点。太原市民张先生在某电商平台购买了大米、食用油等重物,下单后不到3小时就收到了商品,“比自己去超市搬运方便多了,价格还比超市便宜20元,不用担心买贵了。”记者了解到,美特好、永辉等太原本地商超纷纷入驻电商平台,实现“线上下单、当日达”,生鲜、粮油等日用品的线上销量同比增长明显。但线上购物也存在痛点,市民李女士反映:“线上购物的弊端仍然存在,那就是商家宣传与实物不符,今年我买了一件羽绒衣,直播间里看到特别蓬松,但实际到手却感觉没有当时看模特穿的那种感觉,虽然线上无理由退货很顺畅,但一来一回难免麻烦。”

  线下商场则以“简单优惠+沉浸式体验”吸引消费者。11月10日,记者在太原茂业天地看到,多家品牌推出促销,化妆品专柜直接标注折后价,服装区“新款8折、特价5折”的标识清晰明了,没有复杂的满减计算。“我们没有复杂的凑单规则,直接给出最大力度折扣,既能减少消费者的决策成本,也能提高成交效率。”该商场某女装品牌导购员介绍。

  促销套路仍存

  消费者维权意识提升

  尽管消费环境持续优化,但“先涨后降”的促销套路仍是不少消费者投诉的焦点。市民赵先生向记者反映,他在某电商平台看中一款扫地机器人,10月中旬的日常售价为2999元,10月20日平台开启“双11”预热后,价格涨至3499元,随后标注“领券立减500元”,最终到手价2999元,与日常价格完全一致。“这就是明摆着的虚假优惠,浪费了我好多时间比价。”赵先生说,他已向平台投诉,要求给出合理解释。

  “双11”期间消费者在商场购物。   本报记者 曹翀 摄“双11”期间消费者在商场购物。   本报记者 曹翀 摄
这种情况并非个例,记者也搜索了一些商品对比了其“双11”前后价格发现,某品牌外套“双11”之前的日常价格为97元/件,而“双11”直接涨价至149元/件;某洗衣液“双11”之前是75元到手11斤,“双11”活动后85元到手10斤;某品牌纸巾“双11”活动前为74元,“双11”活动价近120元。电商店铺经营者李先生向记者透露:“部分商家会在‘双11’前取消日常优惠券,将商品标价提高,再以‘双11专属优惠’的名义降价,实际上优惠力度与平时相差无几。”

  面对这类常见套路,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明显提升。消费者倩倩告诉记者,她会截图保存商品日常价格,发现“先涨后降”后直接向平台投诉,或直接放弃购买。她表示:“现在维权很方便,平台有专门的价格投诉通道,市场监管部门也有投诉热线,遇到虚假优惠不会忍气吞声。”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提醒,消费者应保留订单截图、支付记录等凭证,在“双11”期间如遇消费纠纷,可通过12315渠道依法维权。

  市场走向规范

  诚信成核心竞争力

  面对消费者的理性转变和维权意识的提升,不少商家开始主动迭代促销模式,摒弃虚假优惠,以诚信经营吸引顾客。

  “今年‘双11’我们没有搞复杂的满减,而是直接将爆款商品降价30%,同时延长保价期至45天,承诺买贵退差价。”太原尖草坪区某家电连锁品牌负责人告诉记者,这种透明化的促销方式让门店销量明显提高。该负责人表示,如今消费者购物选择渠道越来越多,虚假优惠只会透支品牌信誉,只有实实在在的优惠和优质服务才能留住顾客。

  从17年前的线上促销活动,到如今覆盖线上线下的消费盛宴,“双11”的形态不断演变。消费者的理性回归正在倒逼市场走向规范,线上线下融合的消费生态日趋成熟。对于消费者而言,理性消费让购物更具价值;对于商家来说,摒弃套路、诚信经营才是长久之计。随着市场监管的不断加强和消费环境的持续优化,未来的“双11”有望成为更健康、更透明的消费狂欢,为我省消费市场注入持续动力。

  来源:山西市场导报 记者 余嫱

    东治书院2024级易学文士班(第二届)报名者必读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







      Copyright © 2003- 浙ICP备13037369号-2 红商网REDSH.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