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院审理认为:
张某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判有期徒刑七个月,并处罚金;同时,检察机关认为张某的行为侵犯了公共利益,并依法对她提起公益诉讼,法院判令张某支付公共利益损害赔偿款2.3万元,在省级以上新闻媒体就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向社会公众公开赔礼道歉。
舒某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处以有期徒刑十个月,缓刑一年,同时判令其支付公共利益损害赔偿款一万三千一百元,在省级以上新闻媒体就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向社会公众公开赔礼道歉,并禁止被告人舒某在缓刑考验期内从事航空客服代表类职业。
大量艺人出行信息
充斥社交平台
记者调查发现,在贩卖艺人信息这条灰色产业链上,除了信息泄露源头方以及倒卖信息中间商外,网络平台该承担什么责任?
记者在社交平台上用“飞机”的动画符号、航班缩写字母“hb”等进行搜索,随即出现数十条相关内容,有的标明“白菜价自查航班信息”,还有的写着“自查10000个内娱明星的身份证号”等。
记者私信一个账号,对方要求先转账1元,才能进入明星航班信息群。转账后,记者迅速被拉入另一个聊天群。
群内几乎隔几个小时就更新一组艺人的行程,甚至还有近2天内准备出行的30余位艺人的信息。只要付3元,一名艺人近期包含详细航班号、出发及到达时间的信息便会私信“秒发”给你。
近年来,中央网信办持续加强信息推荐算法治理,发布《关于开展“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明确网络平台要建立健全算法在赋能优质内容传播、违法行为识别发现等方面的社会治理应用。
同时,专家指出,平台企业还应强化人工审核力度、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在相关领域的应用,相关部门和平台企业还应联动,不断加大对发布这些违法、不良信息账号人员的惩治力度。
专家表示,治理违法信息需从“治标”转向“治本”,不能只盯着违法帖子。帖子违法是表象,根源在账号持有人的违法活动,需关注账号背后实名认证的个人与机构关联。
来源:“央视财经”微信公众号 共2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