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周,北京坝河开启试通航。明年,市民游客可以乘游艇、骑单车游坝河,更多商业空间也将投入运行。
近年来,京城的河流一条接一条恢复了活力,并孕育了别具一格的消费业态。亮马河沿线的商业收入较滨水空间改造前增长37%,清河边的咖啡馆客似云来,运河西岸、永定河集今年分别在城市东西两端亮相,成为知名的滨水商业品牌。
打开岸线,人才能亲近河流
登上游船,两岸是油画般的坝河秋色。岸坡宽阔碧绿,嵌入了蜿蜒的骑行道和钓鱼位,还有人躺在草坡上晒太阳。
“我们重塑了这一段滨水空间,通过退堤形成生态缓坡,原本割裂的水和岸变得浑然一体,又新栽了1.15万株彩叶树。”朝阳区水务局建设管理科科长马海涛介绍。坝河滨水空间纵向联通了上下游,横向联通了居民区,9月底完工亮相之后,立即在骑行圈火了。
如今,越来越多的河流演绎着“人水相亲”的情景,清河之洲也是其中之一。那里的水连着绿,绿涌上了岸,水岸交叠处种植了各种乡土花草,岸边的咖啡店、茶馆不缺客人,走到水边,小鱼和细石看得清清楚楚,孩子们蹲下就能用小手拨弄河水。
十年前,同样是在这里,记者看到的是另外一番景象。彼时,清河第二再生水厂投入运行,黑臭的河水刚刚还清,站在堤顶俯瞰,虽然闻不到臭味,但也看不清河流,因为堤坝与河流之间的高差太大了。不过在当时看来,只要“水清岸绿、排水畅通”,那就是一条梦中情河了。
“有河不见水”曾是全世界主要河流面临的普遍困境。一条条蜿蜒的河道被裁弯取直,筑起高坝,是为了让雨水迅速排走。“工业时代,河流沦为了排水沟,真正的价值没有发挥出来。”清华同衡规划院副院长于润东说,当告别了工业时代,很多知名城市依托河流打造出城市名片,就像塞纳河赋予巴黎浪漫,泰晤士河给予伦敦优雅。
于润东是运河西岸的设计师,他将其形容为一次“绣花针尺度的更新改造”。滨河路不是直挺挺的,而是某些路段故意“吃进去一点儿”,形成曲弯有致的S形,还修建了直通河流大台阶。人们常用“水清岸绿”来形容一条河流的景致,可很少有人去想:岸边的这一抹“绿”究竟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于润东认为,如果把堤防做成单纯的绿化,那么它就只是生态空间,而这个城市并不缺少绿,缺的是能够让人停留的公共空间。因此,运河西岸的杂树做了减量,从而提升透视率,人在岸边走,侧过身就能看到波光粼粼的河流。
近几年,凉水河、清河、北运河、坝河……一条接一条亮出了宽阔优美的滨水空间。岸线打开,人终于能亲近水,愿意来到河边逛逛。于是,滨水商业也拥有了落地生根的土壤。
植入商业,小微空间不损生态
堤顶路、巡河路都是水利设施,要如何在其中植入商业空间,面临着理念和技术上的挑战。
就拿运河西岸来说,它位于北运河西侧东关大桥至上营大桥段,原本是双向四车道。在这次治理中,道路降级西移,腾挪出28米宽的堤顶空间。采用“小微快拆,化整为零”的方式,岸边创新植入了十余处小体量商业,而且几乎家家带露台。暖和的日子,二楼露台总是坐满了客人,举目就能看到汤汤流过的运河。当然,商业的植入以防洪安全为前提。记者注意到,商业用房让开了河道蓝线,并留出了6米到8米的防汛通道。
每一条河都拥有迥异的气质,这跟它的地理位置、规模体量和沿途景观有关。比如,亮马河是华丽精致的城市河流,永定河则是壮阔的大山水,两者嵌入的商业自然不尽相同。 共2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