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者每月生活费主要花费在哪些方面:
饮食(食堂、外卖、零食等) 96.12%
社交(聚餐、礼物、人情等) 57.63%
生活用品类 54.52%
形象(服饰、美妆、饰品等) 51.14%
娱乐(影视会员、游戏、出游等) 44.53%
学业(书籍、资料、培训等) 41.60%
恋爱相关花费(约会、礼物等) 12.65%
实习/求职(交通、简历制作等) 7.02%
其他类 10.25%
——————————
“双11”快到了,就读于黑龙江大学的研究生张玉洁向记者展示了自己刚买入的一款提包。虽然她自认为这是一次“冲动消费”,但她也解释道,这件商品早已在她的关注列表中,是社交平台上的频繁推送,和身边朋友的使用体验加深了她的好感,恰逢折扣优惠,她最终在深夜一咬牙,完成了购买。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新闻学院教授郑雯,在2025年发表的《青年网民消费行为及心理的深层逻辑》一文中指出,青年群体正逐渐成为我国消费的“主力军”,“Z世代”(以95后、00后为代表)占中国总人口比重不到20%,但其消费规模已占到40%。
近日,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面向全国高校大学生发起“大学生消费行为调查问卷”,共收到3375份有效问卷。数据显示,69.57%的受访大学生认为自己当前的消费习惯“比较理性,偶尔冲动但能控制”,15.97%的受访者认为“非常理性,从不冲动消费”。
此外,饮食、生活用品、社交、形象、娱乐和学业构成了受访者的主要支出。值得注意的是,57.30%的受访者认为“情绪状态”是消费决策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刚需“打底”,兴趣与成长并行
张玉洁向记者表示,饮食占据了她日常消费的极大份额。除这类必要开支外,张玉洁的消费多流向化妆品、护肤品和服饰等领域。来自井冈山大学的本科生陶煜涵也表示,护肤品、彩妆与香水等非必需的兴趣类商品占据了她花销中的较大比例。
“它们于我而言,已超越了单纯的物品范畴,更像是一种对个人状态的投资与日常情绪的调节。”陶煜涵说,“我很享受使用的过程,这也是保持精神明亮与生活质感的一种方式。”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一些受访大学生将社交(聚餐、礼物、人情等)(57.63%)、形象(服饰、美妆、饰品等)(51.14%)、娱乐(影视会员、游戏、出游等)(44.53%)、学业(书籍、资料、培训等)(41.60%)列为生活开销的主要构成部分。
“每月1000元基础生活费打底,主要通过学术比赛获奖或者奖学金拓宽自己的可支配收入,偶尔也会兼职赚点零花钱。”对于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研究生邱毓而言,生活经常被实验室里的科研与校外日常事务填满。
面对学业发展上的消费,邱毓从不吝啬。他不仅会选择雅思、电脑剪辑这类长期课程,也会根据个人需求购买短期课程。比如,他曾因在实验间隙思考人生、寻找科研理想,购买过相应的法律类和哲学与社会科学类课程。
调查数据显示,97.04%的受访大学生生活费的主要来源是“父母/家人”,11.44%的受访者有校内外兼职收入,9.01%的受访者有奖学金或助学金作为生活费。42.73%的受访大学生生活费在1500元及以下,51.38%的受访者为1501至2500元。
对于大学生而言,独立生活和可自由支配的生活费让他们学会了合理规划。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的研究生田辉会将奖学金、实习劳务费等额外收入转为储蓄,日常开销则控制在父母所给生活费的范围内。
这种“分类管理”的方式让他具备了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和消费能力。“这样可以让我在想购买运动相机这样贵重的产品时,更加‘游刃有余’。”田辉说。
对在校外居住的邱毓而言,每月的收支规划早已成为一种习惯。他每月会预留出800元左右的房费和水电费,“这是保障基本生活的‘刚需款’”。在饮食方面,他每月大概准备1000元,有时会自己动手准备健康餐,既契合所学专业对饮食健康的关注,也比在外就餐更经济实惠。
面对不同的消费场景,邱毓的选择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双11”购物节期间,他除了购置过年衣服和生活必需品,还会重点囤购咖啡相关用品。“我非常喜欢咖啡,会趁优惠买咖啡器具、囤咖啡豆,有时候自己动手做爱吃的食物,也是受所学专业影响的小习惯。”
遇到满减、预售等优惠活动,邱毓不会为了一时的划算而冲动消费,即便偶尔激情下单,后续也会及时退货,坚持“需要什么买什么”。在挑选商品时,他最看重的是商品口碑和外观设计,坚信一分价钱一分货。
邱毓坦言,饮食和娱乐的消费占比并不低,毕竟对他来说,能带来情绪价值的消费很重要。
体验至上:“允许自己偶尔为一两次心动破例”
为情绪价值和体验消费或成大学生消费新趋势。
两年来,邱毓保持着两个月去一次演唱会的频率。“演唱会是人为打造的‘乌托邦’,那种被喜欢的歌手和旋律包围的幸福感难以替代。”邱毓陆续打卡了汪苏泷、王心凌、毛不易、林俊杰的演唱会,每一次体验都让他愈发坚定这份消费的意义。
对邱毓而言,演唱会的核心从不是“打卡”,而是情绪价值的“精准满足”。他回忆,舞台上歌手的倾情演唱与暖心鼓励、现场观众的共鸣与欢呼,交织成一个纯粹又治愈的世界。“为热爱买单值得,但前提是不影响基本生活。”
“看演唱会的开销并非浪费,更像是一场带着情绪补给的短途旅行。”邱毓说。他通常消费的票价在500到800元之间,这不会让他陷入“节衣缩食”的困境,反而会激发他努力赚钱的动力。邱毓认为,这一切早已超越金钱本身的价值。
共2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