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 >> 新消费频道 >> 正文
“双11”增长见顶?电商消费传递什么信号?

  来源:四川在线 记者 陈碧红

  “狂欢48小时”“秒杀抢爆款”“购物金限时膨胀”……11月10日,“双11”进入最热闹的时间段。各种官方立减、无门槛消费券等促销活动开始倒计时,让人仿佛有种错过就要再等一万年的感觉。

  不过,今年的“双11”似乎显得没有那么热烈:争奇斗艳的电商狂欢“晚会”、快递满天飞的爆仓场面、街头上的巨型横幅广告,以及上下班在地铁、公交车上人人拿着手机购物刷单的独特景象,今年都淡了许多味道。消费者身上,“剁剁剁”的冲动逐渐远去。

  看上去有些冷清的场面,似乎预示着“双11”就要见顶了?

  今年的“双11”,比往年都来得更早。10月9日,京东、抖音率先启动“双11”促销,另一大电商平台淘宝天猫,也紧跟着于10月15日开启了预售。“双11”,早已从单日大促变成了一场历时近一个月的全民促销购物节。

  然而,“狂欢”1个月已经过去了,但消费者的体感似乎和商家的预期不太一样,大品牌大企业和中小商家之间的“温差”也不太一样。

  “平时各种各样的打折促销活动都有,该买的都买了,没必要专门等到‘双11’打挤,好像价格也差不多。”采访中,不少消费者表达了类似观点。

  这样的消费观点,也让不少商家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变化。

  一位品牌商负责人坦言,眼下正值大促冲刺期,热度仍在,但确定性不再,“今年的‘双11’,关键在于‘续命’。”他半开玩笑地说。

  不过,也有在大促期间“卖爆”的商家。某电商平台发布消息称,阿迪达斯、安踏、珀莱雅(73.320, 3.13, 4.46%)、雅诗兰黛等35个品牌在预售的第一个小时,成交额迅速破亿;有1802个品牌成交翻倍。

  一边是越拉越长的促销时间线,一边是对“打折”“优惠”等字眼逐渐脱敏的消费者,“双11”的吸引力难道真的打折了?大家对买便宜的商品提不起兴趣了?

  “并不是。”仲量联行中国区零售地产及消费研究负责人朱建辉分析认为,今年的“双11”局面,是商家、消费者、经济调整周期等各方面因素综合形成的。

  对平台和商家而言,拉长“双11”的消费时段,能够缓解电商物流压力和前端配送压力,维持常态化的物流配送服务水平和提升配送效率,优化消费者体验。而对消费者来说,在经济调整周期,本身对于消费就更加理性,注重消费的性价比和实用性、功能性,如今因价格低而出现的“非理性”消费的概率更低。

  朱建辉认为,商家拉长“双11”周期,更加契合现阶段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模式,容易赢得消费者的认同和青睐。

  “今年以来,‘国补’对于目标消费业态的拉动效果已十分明显,在上半年已大幅兑现市场消费潜力,况且‘双11’的折扣力度不见得能超过‘国补’力度,因此短期爆发的打折期效果也大打折扣。”他说。

  因此,众多中小商家为了和大品牌错位竞争,避免大促期间流量被头部带走,很多商家也早早启动促销,让这场为期一个多月的电商购物节看上去更加热闹。

  每年“双11”,都有新的故事。今年的新故事,是由AI和即时零售来讲述的。

  “今年大促期间,最显著的变化就是AI的能力在商家经营过程中无处不在。”前不久,淘宝天猫商家工具与开放平台业务总经理晓穆公开透露,在淘宝天猫,今年“双11”期间已有500万商家使用AI辅助经营。

  AI到底是如何赋能的?

  一位入驻平台的服装销售商家展示了AI新技能。

  比如,商家做经营数据分析,过去要花几个小时拉报表、做对比,而现在则只需要一句话:“帮我看一下最近的竞争流量变化”,后台就会自动生成报告,不仅告诉商家发生了什么,还能说明为什么。

2页 [1] [2] 下一页 

    东治书院2024级易学文士班(第二届)报名者必读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







      Copyright © 2003- 浙ICP备13037369号-2 红商网REDSH.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