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购物节即将来临,各类线上线下促销活动正如火如荼开展,为帮助广大消费者科学理性消费、规避购物陷阱、维护合法权益,芜湖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特发布如下消费提示。
一、保持理性消费,务必按需购买。“双十一”期间促销花样繁多,极易引发冲动消费行为。建议消费者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提前制定购物清单,避免因受到“低价诱惑”“限时秒杀”等营销话术的影响而盲目下单。尤其应注意对食品、化妆品、部分日用品等有保质期的商品,切勿过度囤货,造成资金浪费和资源闲置。
二、选择正规渠道,谨防交易风险。消费者在网购时应选择资质齐全、信誉良好、售后服务完善的大型电商平台或品牌官方旗舰店;线下购物时也应选择证照齐全、管理规范、明码标价的正规商家。需警惕价格明显低于市场正常水平的商品,注意甄别商家资质和商品来源,防止购买到假冒伪劣或“三无”产品。
三、看清促销规则,警惕价格套路。面对“定金膨胀”“跨店叠加”等较复杂的优惠规则时,消费者务必仔细阅读相关内容,重点关注使用条件、时间限制、是否可退差价等条款。建议消费者通过提前关注商品历史价格、借助比价工具等方式判断优惠是否真实,以防范“先涨后降”“虚构原价”等价格欺诈行为。
四、谨慎参与直播,慎信口头承诺。消费者应优先选择正规平台和信誉良好的直播间,核实主播所售商品及所属商家的真实信息,切勿盲目相信“全网最低”“限量抢购”等宣传话术。应理性判断商品信息,尤其对商品的功能、质量、售后等关键信息,要以商品详情页和官方说明为准。同时,在观看直播过程中尽量保存直播画面、聊天记录、订单截图等证据,以在出现纠纷时方便维权。
五、保护个人信息,保障资金安全。“双十一”期间也是电信诈骗高发期,消费者应警惕收到的陌生短信、弹窗广告、虚假红包链接等,切勿随意泄露身份证号、银行卡号、验证码等重要个人信息。同时,应保证所有交易均通过平台官方支付渠道完成,对于客服或主播引导通过微信、支付宝、银行转账等方式进行平台外支付的行为,应坚决予以拒绝,因此类交易脱离平台监管,一旦发生纠纷,将面临举证难、维权难等问题。
六、保留消费凭证,依法及时维权。购物过程中,消费者应妥善保存商品页面截图、促销规则说明、聊天记录、支付凭证、发票及物流信息等资料。收货时注意查验商品是否完好、与描述是否一致等。如遇消费纠纷,消费者可优先与商家或平台协商解决;若协商无果,可拨打12345、12315热线,或通过“全国12315平台”“全国消协智慧315”等网络渠道进行投诉举报,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
来源:芜湖市市场监管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