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 >> 新消费频道 >> 正文
“坑老”陷阱花样百出,如何守好老人的“钱袋子”?

  ——情感欺骗。

  去年,长江沿线一地警方侦破一起“黄昏恋”杀猪盘案件,诈骗分子在婚恋网站或社交平台伪装成“成功人士”或“贴心老伴”,与老人建立恋爱关系后,引导其参与“投资”“赌博”等。

  受访民警介绍,一些别有用心之人通过社交媒体等联系老年人,扮演“干儿女”,每日嘘寒问暖、陪聊解闷,进行长期情感投资;获取信任后,推销质量次、价格高的产品,或直接索要打赏礼物。

  ——概念炒作。

  徐修雷指出,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对“数字货币”“区块链”等新概念不熟悉,鼓吹高额回报,诱骗他们投资虚假项目;或是以投资养老公寓、养老山庄之名,承诺高额利息、优先居住权,实则非法集资,最后项目烂尾、老板跑路。

  安徽省六安市公安局裕安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假借社会热点、国家政策和科技新概念是近年来养老诈骗项目包装的重要方式,比如将普通产品鼓吹成“量子科技”“元宇宙资产”“人工智能养老”,将非法集资项目包装成“乡村振兴”“国家红利项目”,甚至伪造“红头文件”,让老年人难辨真假。

  多措并举守好老年人的“钱袋子”

  办案民警表示,对于夸大功效、虚标价格的“坑老”行为,由于取证等方面的困难,相当一部分不易被认定为刑事犯罪,受害者更多只能依靠民事救济。案发后,一些老年人甚至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上当受骗,有的还故意隐瞒事实。

  受访人士认为,应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创新普法宣传,守好老年人的“钱袋子”,助力银发经济健康发展。

  铜陵市市场监管局公平竞争监督管理科科长朱永飞等基层执法人员呼吁,构建金融监管、市场监管、公安等多部门协同治理机制,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形成监管合力;针对办案中发现的老年人消费领域常见问题,如“坑老”直播间,可联合相关部门及互联网平台,开展专项打击治理行动;加大力度打击虚假广告,利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精准监测预警,及时发现犯罪线索。

  徐修雷等受访人士建议,要创新形式、持续加大针对老年人的普法宣传力度,将宣传重心向线上延伸,利用老年人及其子女高频接触的线上社交渠道,精准推送案例释法类短视频、图文,揭示夸大宣传、“干儿女”剧本等典型消费陷阱,教会老人如何辨识、举报。同时,加强正向引导,指导老年人如何正确选择靠谱产品。

  与此同时,家庭成员的关爱与引导不可或缺。办案民警呼吁,年轻人应主动承担“数字反哺”和情感陪伴的责任,既要耐心帮助长辈熟悉电子设备、识别消费陷阱,也要给予老人情感支撑,通过日常陪伴与倾听,化解他们的孤独。

  近期,全国老龄办、民政部、中国老龄协会、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特别提醒,呼吁广大老年消费者防范养老服务消费风险。一旦遇到消费纠纷,可向有关行政部门或当地消协组织反映求助,还可通过“全国消协智慧315平台”进行咨询或投诉,依法理性维权。

  来源:新华社 记者 水金辰、潘峰

2页 上一页  [1] [2] 

    东治书院2024级易学文士班(第二届)报名者必读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







      Copyright © 2003- 浙ICP备13037369号-2 红商网REDSH.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