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师说只能填‘满意’或者‘非常满意’”“填了‘一般’和‘不满意’的,都要擦掉重填”“有的同学填了‘不满意’,老师说‘你别吃’”……近日,辽宁鞍山铁西区实验学校有教师被指在《校园餐学生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填写过程中,要求学生将选了一般和不满意的用橡皮擦都擦掉,只能选择满意或非常满意,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10月16日凌晨,铁西区教育局发布情况说明称,已重新启动不记名问卷调查,力求听取学生真实意见,确保调查客观公正,对发现的任何违规行为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法治日报》记者调查发现,“只能填满意”并非教育领域个例,医疗、企业等领域均存在类似“数据整容”乱象:一些医院的满意度调查成为医护人员的“考核压力”,甚至出现代为填写、互助答题等行为;一些企业设置的投诉流程复杂,实质是阻碍用户表达真实意见……
受访专家指出,此类行为不仅违背诚实信用原则,更容易掩盖真实问题、侵蚀社会信任,需从制度层面构建长效治理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将“满意度”与有关组织或者个人的考评进行适度“脱钩”,从源头上消除有关组织或者个人进行数据造假的动力。
满意度与考核挂钩
前不久,家住北京市房山区的李先生向记者反映,孩子学校曾组织给食堂打分,老师明确要求必须选“满意”。他认为,学校本应监督供餐方,不能为了追求“好看”的数据而让调查流于形式。
在北京海淀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的王先生透露,去年年底公司发了满意度调查的问卷,他对一些事务性工作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并提出意见,没过多久就被部门主管领导约谈。
记者注意到,一些机构还将满意度调查与考核挂钩,让被调查者“不得不满意”。
河南省某三级医院儿科医生赵勇(化名)告诉记者,今年8月底,他所在的医院进行了一次医院职工满意度调查。他对食堂餐补、职称晋升等提出意见并选择了不满意。
“没过多久,科主任就找我,让我说明为什么对医院不满意,行政部门的同事也暗示我这次调查结果和下一年度医院绩效考核有关,让我不要乱填。”赵勇无奈地说,“明明是满意度调查,却不能提不满意的地方。”
在四川省某医院工作的张先生抱怨,满意度调查成为他近期的烦心事。由于平时工作较忙,张先生没有时间去找患者做满意度调查,但科室又催得比较紧。“而且来医院就医的患者大多很着急,有一次找了一位患者填写竟挨骂了。”
在山东省某三甲医院工作的王丹(化名)告诉记者,医院会要求各个科室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少有让患者自己填写的,大部分情况是会拿过患者手机来帮他们填写,有时候还会用家人、朋友的手机号填写来完成任务。”
记者注意到,为了应对满意度调查,社交平台上出现了专门用于互助答题的群聊;二手平台上,甚至出现了“代填满意度”的服务,每次收费一元。
真实问题易被掩盖
受访专家表示,这种干预调查问卷结果的行为,无疑体现教育管理、企业管理等方面存在形式主义的问题。 共2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