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经济参考报 记者 陈潇雨 兰天鸣
原价2万多的奢侈品包包,直播间只卖480元;标价近5万元的名表,直接“砍”到650元;上千元的潮牌球鞋,不到200元就能拿下……在电商和短视频平台上,一些商户仅在深夜凌晨开播,主播高喊“代工厂直供”“海外渠道货”,时不时用手遮挡标识,价格更是“打到骨折”。白天,这些店铺又变成了正常网店。
所谓的“打骨折”商品究竟是真是假?“幽灵式”售假商家如何逃避监管?如何让“幽灵式”直播售假无处遁形?本报记者对此展开了调查。
“既无商品也看不清主播”
凌晨1点,在“MEXG三老板小小号”直播间内,LED大屏上赫然写着几行字:“最近严查,不要打字,自助下单。”主播神秘地藏身于LED屏幕的逆光中,看不清面容。他推销着号称和正版球鞋一模一样的“高货”。直播间里,一双原价千元以上的运动鞋,只需要百元就能买到。
售假行为在直播间里大肆进行。
例如,在“莆田工厂店”直播间除了LED屏幕,既见不着商品实物也不见主播本人,而在购买页面中,商品图片缺失了关键商标,商品名称采用了“时尚透气跑鞋”等笼统称呼,顾客无从获知详细的商品信息。
该商家解释:“链接图片仅作参考,都是为了通过审核的。我没有正版的授权,我给您展示两件,我就会被关小黑屋了。”
此外,部分商家还会将消费者引流至其他平台。在“广州机械站西档口批发”直播间,主播不断地拆盒、开盒、展示名表,每只名表仅在镜头前出现10秒左右,但页面的右下角根本没有“购物车”链接。观众需先花费一元点亮灯牌、加入粉丝群,最终由客服引导至微信小程序内询价下单,还支持“货到付款”,流程异常隐蔽。
记者还发现,不少售假直播间选择在深夜至凌晨时段开播。例如,“香港渠道买手店”直播出售某奢侈品牌男装的代工厂产品,通常在晚上9时至凌晨3时不定时开播。同类型的账号“文叔潮牌-小肖”直播时段则时而在0时,时而在早晨6时开播,机动性极大。这类“昼伏夜出”的直播策略,大幅增加了监管难度。
多种手段扫清售假痕迹
记者调查发现,除了“昼伏夜出”外,售假商家通过切换账号“马甲”、研究平台规则、利用消费者心理等多种手段,扫清售假痕迹,企图逃避监管。
——切换马甲“打游击”。不少售假商家会频繁更换直播号,以“打一枪换一地”的游击方式规避监管。例如“包包控37”直播间中,主播特别置顶了一条老顾客的评论:“老是换账号播,想回购都找不到,找了客服问的。”主播回复:“我们在平台上已经一年多了,我们一共有四五十个号,名字都是一样的。所以大家一定要和我们客服小姐姐联系哦。”
一位曾办理此类案件的上海民警向记者透露,部分商家还会使用“数字+字母”随机组合作为商品编号,替代原有名称。直播间内,主播仅通过口述引导消费者下单,销售链接中既不附商品照片,也不标注对应名称。如此一来,即便店铺遭封禁,消费者的下单页面也不会留下可作为售假痕迹的电子证据。 共2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