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多所高校禁用罗马仕充电宝”引发广泛关注。继6月16日深圳罗马仕科技有限公司召回49万余台移动电源后,6月20日安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召回总计712964件移动电源。充电宝为何频频被召回?行业存在哪些问题?消费者应如何选购使用充电宝?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移动电源安全问题不容小觑
在数字化时代,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成为人们工作、学习和娱乐的必需品。作为设备续航的保障,充电宝等移动电源几乎是人手必备,其安全性能因此备受关注。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我国既是全球最大的移动电源生产国,也是最大的移动电源消费市场,自2020年起我国移动电源年出货量维持在1亿台左右。截至目前,我国现存移动电源相关生产企业有1.7万余家。
随着充电宝等移动电源不断普及,由此引发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5月31日,中国南方航空公司发布通报,在杭州飞往深圳的航班上,一名旅客携带的相机电池、充电宝出现冒烟情况,为确保安全,机组立即返航。6月17日,《南方都市报》报道称,有浙江消费者携带的罗马仕充电宝发生爆炸,充电宝烧成焦炭,地板被烧出明显窟窿。
充电宝自燃有多危险?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消防救援大队曾做过一场关于充电宝起火的试验,消防员用工具将一个充电宝的正负极短接模拟短路情况,约15秒后充电宝开始大量冒烟,温度迅速飙升至400摄氏度以上。在极端破坏性试验中,电池受损瞬间电芯开始冒烟,5分钟后发生爆炸,电芯外壳被炸飞10米远。
为了加强移动电源产品监管,自2019年移动电源国家标准正式实施以来,市场监管总局连续开展移动电源产品国家监督抽查。2023年在抽查检验的9个省(市)95家企业生产的99批次产品中,发现35批次产品不合格,其中5批次过充电检测不合格,存在发热、爆燃等安全风险。2024年在10个省份50家生产单位抽查50批次产品,发现2批次产品常温下的有效输出容量、转换效率不合格。
电芯质量成召回主因
记者梳理发现,在此次涉及百万余件罗马仕、安克移动电源的召回中,电芯问题成为召回主因。6月16日,罗马仕发布的召回公告表示,本次召回的移动电源产品由于部分电芯原材料来料原因,极少数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过热现象,在极端场景下可能产生燃烧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6月20日,安克在召回公告中表示,在最近的质量安全检查中,发现某供应商部分批次的行业通用电芯存在未经批准的原材料变更,可能导致极少数产品在长期循环使用后隔膜绝缘失效,进而引发过热甚至燃烧的安全隐患。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工程师马健广对记者表示,电芯作为移动电源的核心部件,如同汽车发动机是能量存储与释放的关键。电芯质量直接决定了移动电源的性能与安全,当电芯原材料出现问题,例如隔膜材料变更,可能导致其绝缘性能下降,在长期充放电循环过程中容易出现短路等,进而引发过热、燃烧等危险情况。
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执行秘书长王建新表示,电芯是充电宝的核心组件,其质量直接关乎产品安全,一旦电芯出现问题,如内部短路、过热等,极易引发火灾甚至爆炸。
“充电宝充满电一般需要几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如果忘记拔电源以致整天充电,这种情况叫作过充电。”马健广对记者表示,这就要求充电宝的电芯质量必须可靠,才不至于在过充电状态时产生起火爆炸等安全事故。据他介绍,电芯质量优劣取决于原材料品质、生产工艺以及质量管控等。 共2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