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大肠菌群项目不合格是造成雪糕等冷饮产品不合格的常见原因。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冷冻饮品和制作料》的标准要求,产品中的大肠菌群最高不得超过100CFU/g。
据了解,大肠菌群是国内外通用的食品污染常用指示菌之一。食品中检出大肠菌群,提示有被致病菌(如沙门菌、志贺菌、致病性大肠杆菌)污染的可能性比较大。大肠菌群主要包括肠杆菌科中埃希氏菌属、柠檬酸杆菌属、克雷伯氏菌属和肠杆菌属。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表示,大肠菌群和大肠杆菌都是卫生学指示菌,并非致病菌。大肠杆菌是大肠菌群的一部分。
市场监管部门表示,冷饮抽检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生产加工过程卫生条件控制不到位或者产品在运输、贮存、销售环节不规范操作引起的微生物污染。
选购细查配料表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低脂、高蛋白、低糖、低热量等都是时下较热的“健康无负担”的卖点。越来越多主打真材实料、健康及高颜值、高品质的冷饮产品面世。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冷饮产品,如何选、怎么吃才更健康更安全?
王蓓表示,选择冰淇凌、雪糕等冷饮时需要注意配料表中每种原料的顺序。如牛奶、奶粉、乳清粉、稀奶油在配料表中排在前面,说明乳的成分多一些,品质一般高一些。如果含有代可可脂、氢化植物油的,一般就差一些,尽量选择有可可脂、可可液块制作的产品。
钟凯提醒消费者要认真查看配料表、营养成分表等信息。正规厂家生产的冷冻产品,产品包装的标签应清晰标注配料表、生产厂家、生产日期、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产品标准号等信息。包装上没有产品信息或标签信息不完整的产品,可能存在产品质量控制不严的安全风险。挑选冷冻饮品时,要警惕储藏不达标的销售环境,尽量选择包装完好、形状正常的产品。如果包装出现破损、开裂、内容物形状改变,甚至本该在内层的夹心流溢到外层结块,多半是反复化了又冻造成的,这样的产品就不要购买了。
市场监管部门还提醒,冷冻饮品虽解暑消热,但应适量食用,不可大量、过快食用冷冻饮品,易刺激肠胃,还可能刺激神经引起头痛,因此一定要适量食用。此外,在正餐后不要立即食用冷冻饮品,容易引发胃肠炎等疾病;运动后不要立即食用冷冻饮品,可能会导致血管迅速收缩,从而诱发心脑血管等疾病。建议消费者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和需求适量食用,儿童应在家长的看护和指导下食用。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孟刚 共2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