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 >> 新消费频道 >> 正文
气味难闻 甲醛重金属超标 网红“毒玩具”为何还能大行其道?

  强制检测范围有限

  规避标准监管困难

  近年来,多地消费者协会时常会进行抽检和消费提示,但为何“毒玩具”还能大行其道?

  记者走访北京、天津一些校园周边玩具店、商超及玩具城发现,尽管多数玩具包装和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执行标准等信息完整,但“三无”产品仍混迹其中,学校周边的小卖部属“重灾区”。而当记者询问经营者玩具成分时,得到的回复多为“不知道”。

  据了解,上述“三无”产品和网上售卖的很多网红玩具大多是小作坊制造的,由于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和强制检测要求,为降低成本,生产者采用工业级PVC、劣质硅胶或再生塑料制作,这些材料中很可能含有过量塑化剂(如邻苯二甲酸盐)、甲醛、重金属(铅、镉等)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此外,我国现行玩具安全标准可能不足以覆盖新型网红玩具的安全问题。”邓利强说,根据我国现行玩具安全系列标准仅对8种可迁移元素(锑、砷、钡、镉、铬、铅、汞、硒)和6种增塑剂(DBP、BBP、DEHP、DNOP、DINP、DIDP)的含量有明确要求,并未对甲醛和挥发性有机物(VOC)等物质有明确的限量要求。

  北京恒都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高广童律师分析称,绝大多数网红玩具适用的是我国目前的玩具标准体系,其面临两个突出挑战:第一,限制性物质清单覆盖不全,没有将甲醛等有害物质纳入强制性检测范围、设定最大限量,导致擦边球现象层出不穷,捏捏等网红玩具生产者为了追求特定的手感、气味、颜色或弹性,从而使用一些标准尚未覆盖的有害化学物质;第二,玩具的定义强调对“设计或预定用途”的判断,易被部分生产者、销售者用以规避国家标准,导致监管难度增大。

  夯实平台主体责任

  完善新型玩具标准

  受访专家认为,当网红玩具成了“毒玩具”,不仅违法,还可能导致消费者特别是儿童的健康受损,需要多管齐下、形成合力守护安全底线。

  高广童提出以下建议:

  ——要强化源头生产监管,市场监管部门应加大对玩具生产集中区域的巡查和抽检力度,特别是对小作坊、家庭式工厂的“拉网式”排查。对生产“三无”产品的企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予以严厉处罚,包括责令停产、没收违法所得、处以高额罚款等;

  ——压实线下销售者责任。根据产品质量法,商场、超市、文具店等销售者,负有进货检查验收、验明产品合格证明和其他标识的义务,必须审核供应商资质,索要并留存产品的合格证明。对于销售“三无”产品的,依法承担行政责任、民事赔偿责任;

  ——夯实线上平台主体责任是当前监管的重中之重。电子商务法明确规定了电商平台对平台内经营者的资质审核义务和安全保障义务,平台可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主动扫描平台上的商品信息,对标题中含有“玩具”字样但商品详情页缺少“CCC认证”标志、厂名厂址等关键信息的商品,进行自动识别、预警处理,一旦核实商家销售“三无”产品,平台应立即下架商品,对商家采取封禁店铺、列入黑名单、扣除保证金等严厉措施,并依法向监管部门报告相关线索。

  在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看来,企业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知名品牌要带头做好质量管控,从原材料采购源头严格把关,积极研发环保新材料,主动公开检测报告;监管部门需加强日常巡查,尤其是增加校园周边检查频次;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宣传,公布查处案例,引导消费者理性购买正规渠道的合格产品,全社会应加强儿童玩具消费教育,避免盲目追求新奇刺激的玩具。

  “我国玩具安全系列标准的涵盖范围应不断修订,对玩具中的有害物质应进一步明确限量要求。同时,要建立完备且严格的玩具市场准入制度,从源头杜绝有害玩具的生产。”陈音江呼吁。

  来源:法治日报 韩丹东

2页 上一页  [1] [2] 

    东治书院2024级易学文士班(第二届)报名者必读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解惑 | “格物致知”的“格”到底是什么意思?
    ❤❤❤【拙话】儒学之流变❤❤❤
    易经 | 艮卦究竟在讲什么?兼斥《翦商》之荒谬
    大风水,小风水,风水人
    ❤❤❤人的一生拜一位好老师太重要了❤❤❤
    如何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易学家?
    成功一定有道,跟着成功的人,学习成功之道。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