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市场营销负责人表示,汽车企业是否间接参与零公里二手车的销售有待考察。在高额研发投入与新车销售普遍亏损的市场环境下,部分新造车品牌将亮眼的销量数据视为获取资本市场支持的核心筹码,而零公里二手车的流通正成为其粉饰业绩的方式。
当前二手车市场出现的特殊车源流通现象,并非行业长期发展的主流模式。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会专家安光勇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车企通过低价将未实际交付消费者的车辆转为零公里二手车,从而虚增销量,以达成销售目标并缓解库存压力。虽然短期内能提高销量并回笼资金,但这种做法本质上是在虚构销量,长期来看会加剧车企的亏损压力。此外,低价销售零公里二手车冲击了新车定价体系,导致新车利润空间被压缩。
北京市社会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王鹏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部分车企通过低价批售零公里二手车来拉升销量,本质上是一种数据造假行为,会误导市场和投资者,同时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环境,使得真正通过市场销售实现销量的企业处于不利地位。
消费者权益难保障
大量零公里二手车上市后,不少消费者表达了购买意愿。北京消费者李然表示:“零公里二手车车况与新车没有区别,价格更低,我准备看看有没有合适的车型可以选择。”那么,消费者购买零公里二手车会面临哪些问题?
众所周知,如今各大车企为了提升品牌竞争力,纷纷推出终身整车质保、三电系统终身质保、终身免费充电等售后服务权益,涵盖零件保修、免工时费、道路救援等,是消费者全生命用车周期的重要保障。然而,系列质保政策多数设有一个前提性条件:首任车主权益。尽管市场上销售的大部分零公里二手车车况与新车基本无异,但即便车辆从未真正使用过,只要以二手车名义流入市场,便失去了相应的质保权益。
王鹏表示,消费者在购买零公里二手车时,可能误以为是全新车辆,但实际上其享有的售后保障和权益可能有所不同。信息不对称使得消费者权益受损,进而引发信任危机。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调查数据显示,去年我国超八成汽车经销商出现价格倒挂的情况,在整体利润构成中,新车的毛利贡献降至-17.7%。受新车业务亏损影响,售后服务成为经销商获取利润的主要来源。
某自主品牌营销人士认为,在目前车企新车销售利润较低甚至普遍亏损的背景下,车企是否有意通过销售零公里二手车来规避较高的质保政策维护成本,以实现销量与成本的双重“优化”,值得深究。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吴博峰 共2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