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彩娟提到了2022年发表在《营养素》学术刊物上的一项研究:爱吃面食的人更容易长胖。“米饭含水量高,同等重量的米饭热量比面食低。如果用同等量的米饭取代面食(5次/周),男性全身肥胖风险降低19.4%,女性腹型肥胖发生风险降低8.2%。”
浙大一院营养科主任医师张匀补充说:“吃太多精制主食、甜点、炒粉类的食物或是常喝奶茶、饮料,会导致果糖摄入超标,也会导致腰围增长及内脏脂肪堆积。”
包括瘦子在内没有人“吃不胖”
生活中,有些人“怎么吃都不胖”,还有些人“喝凉水也长胖”,背后藏着哪些秘密?
2022年7月,《Cell》(《细胞》)子刊刊登的一篇论文给出解答:健康还吃不胖的瘦子,日常饮食比胖子要少12%,而且每天的活动量比胖子少23.3%,即吃得更少,动得也更少。但在不运动时,他们身体消耗能量的速度却比胖子更快,所以不容易长胖。
“瘦子是基因、代谢与生活习惯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张匀在研读论文后佐证了这一观点,瘦子的身体会通过提高代谢率来抵抗体重变化,“2022年《自然》杂志也刊发了相关研究:人类基因突变可能导致体形明显偏瘦。还有研究发现,部分瘦子更容易吃饱还不容易饿,从源头上减少了进食量。”
“事实上没有吃不胖的人。”应慧敏坦言,也许有人因基因优势,可以比别人多吃一些,但超量了也会胖。有一些运动员,退役后运动量减少,只有吃得更少,才不会发胖。
张匀总结,胖子的“养成”大致有三个原因:每天摄入的热量长期远超消耗量,甲状腺功能减退使得代谢率下降,部分激素类药物打破代谢平衡。
应慧敏坦言,无论是胖子还是瘦子,如果平时不能做到减少聚餐次数、少点外卖、少吃零食,都免不了发胖。“日常每人每天最多摄入水果200克到300克,大致是一两个苹果、20颗葡萄或3小块西瓜。奶茶、夜宵爱好者如果能管住嘴,1个月就能轻松减重1.5公斤—2.5公斤。”
减重期最好别碰
5类食物
1. 精制碳水(如白面包、蛋糕):快速升高血糖,缺乏膳食纤维,易引发胰岛素抵抗。
2. 油炸食品(如炸鸡、薯条):反式脂肪酸和氧化油脂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热量密度极高。
3. 含糖饮料(如奶茶、碳酸饮料):高糖分导致血糖骤升,促进脂肪合成,且饱腹感低,易引发过量摄入。
4. 加工零食(如膨化食品、饼干):含大量添加剂、隐性糖和盐,营养单一且热量超标。
5. 酒精类饮品(如啤酒、葡萄酒、鸡尾酒):抑制脂肪代谢,增加肝脏负担,且饮酒常伴随高热量摄入。
来源:杭州日报 记者 柴悦颖 叶佳裕 共2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