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参考报 记者 郭宇靖 吉宁 北京报道
医疗美容行业近年来日渐走俏,消费规模逐渐扩大,医美商家侵犯消费者权益的情况也随之增多。近日,记者调查发现,医美行业加价消费、无资质行医现象时有发生。一些消费者向记者反映,从线上到线下,有些医疗美容机构在优惠券核销、退款、到店预约、面诊、验真、治疗、消费评价等全链条上暗藏“套路”,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线上低价引流 线下诱导升单
2023年底,家住上海的俞女士在某直播平台上刷到一家平台认证的医疗美容机构的直播间,在“限时秒杀”“现场验真”“售后无忧”和主播的承诺声中,花费近4000元下单了标称8000元的“超声炮+水光”套餐。原以为“薅”到了机构的“羊毛”,然而到店享受服务时,又被工作人员推销加单了1000元的“水光”,与原套餐配套使用。
花费5000元,现场体验还非常差。做美容之前不仅根本没有验真,原本1小时能结束的流程被拖延到了4个多小时。“花钱买教训,再也不来了。”俞女士说。
俞女士的经历并非个例。北京市民郭女士同样被“套路”过,她在某直播平台购买了售价2000多元的“超声炮”美容服务。到店消费时才得知,所谓“超声炮”服务分为200发、500发、900发等多个品类,她购买的仅仅是最低数的套餐,要想达到美容效果,只能现场加价升级。
查看各大医美机构在直播平台团购的消费评价,层层“套路”暗藏在各个服务环节中,其中“以等待时间长为由,诱导强迫客户更改计划”和“要验真就退款”成为部分医美机构对待低价团购来客的伎俩。一位业内人士透露,“线上低价引流+线下诱导升单”已经成为一些医美机构利用信息差获客营销的“新打法”。
术前推销 消费者难拒绝
医美直播违反医疗广告投放规定、低价兜售劣质服务等乱象,已经引起了监管机构的重视。2023年底在有关部门指导下,各大平台从严管理医美营销模式,曾红火一时的医美“新赛道”看似退火降温,但实际上引流的新“变种”仍层出不穷。 共2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