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经过评估,将阿斯巴甜列入“可能致癌”的第2B组。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陈君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2是指第二级,从致癌证据方面看不是最强的;B是指可能对人类致癌,所以媒体报道的用词是“可能的人类致癌物”,这是准确的。
陈君石建议:“如果要讨论中国是否允许继续使用阿斯巴甜,应该参考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的报告。”据悉,前述两份报告发布后,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曾在其官网发文,“结合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最新评估结果和我国居民消费情况进行安全性评估,阿斯巴甜按照我国现行标准规范使用可以保障安全。”
目前来看,甜味剂对人体究竟有哪些影响,或许尚未可知。
甜味剂摄入应适可而止
“从来没有一样东西是绝对安全的。所谓安全和不安全,一定和剂量有关,脱离剂量谈安全没有任何意义。”陈君石如是说。
糖和甜味剂,均可为我们提供甜味,但特点各有不同,建议的日常摄入量也各不相同。从糖的角度来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提出的“平衡膳食八准则”中第5条便是“少盐少油,控糖控酒”,其中对于添加糖的摄入量,建议每天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
“我们国家目前的人均摄入糖量,大概是10g,离25g还差一些。但有一些人群需要特别注意,比如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人群。”钟凯告诉记者,“对于他们来说,含糖的饮料最好也少喝,比如一瓶甜度为10%的含糖饮料,喝250ml就够25g了,如果每天都喝,甚至每天喝好几瓶,对健康肯定有影响。”
“就甜味剂本身来说,几乎是不太可能让你吃到超出它健康指导值的。因为不少甜味剂的甜度比蔗糖要高很多倍,按照ADI标准推算,可能一天得吃半斤或一斤糖,一般人是受不了的。”钟凯说。
“对于阿斯巴甜而言,因为它进入人体后会分解出苯丙氨酸,所以有极少数患有遗传病(诸如苯丙酮尿症)的人群是不能摄入的。”钟凯提醒道。
许英霞则从另一个角度表达了她的看法:“我认为糖更好一些,因为毕竟还有些营养,控制好量就行。而甜味剂不是营养物质,如果不是吃不了糖的人群,我建议甜味剂摄入适可而止。”
“建议大家采购食品时多关注配料表,对里面加的是糖还是甜味剂、加了多少、还有没有其他食品添加剂等信息,都能有基本了解。”许英霞建议,“还是要多摄入天然食品,少摄入加工类食品,比如孕妇、儿童等不宜食用的食品,就可能有一些潜在风险。”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对糖的摄入量提出了建议,我国对多数甜味剂也设置了限量,但对木糖醇等少数甜味剂,则没有作出规定。
专家表示,不论是糖还是甜味剂,均应控制摄入量,归根到底,是限制自己对甜的欲望。
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 贾月洋 共2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