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在用发卡量、消费额都降了
2022年11月,金融数字化发展联盟联合银联数据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调研对象中,从年龄分布上看,信用卡用户中,31-40岁客群占比最大,达47.7%,其次为25-30岁人群,占比达24.8%。2023年4月,上述机构发布的另一份报告指出,在近半年内有过信用卡申请经历的新户中,超半数年龄处于25-34岁之间,35-44岁客户占比超三成。
作为昔日银行的赚钱利器,信用卡在用发卡数量和交易金额均出现下滑。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从2022年第四季度开始,信用卡市场已经连续三个季度发卡量下降。据央行最新发布的报告,截至2023年第二季度末,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数量7.86亿张,相较去年同期减少2100万张,回到了2021年第一季度的规模。
从26家披露信用卡业务数据的上市银行看,今年上半年,总累计发卡量新增1422.14万张。但中新经纬注意到,累计发卡量(部分银行披露口径为流通卡量)居前列的建设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和浦发银行,发卡量均出现下滑。2023年上半年末较2022年末,分别减少了300万张、100万张、300万张、36.28万张和151.57万张。

再来看信用卡业务的另一项重要指标——信用卡消费额。在披露相关数据的10家银行中,仅青岛银行和中原银行消费额同比上升,而这两家银行的基数均较低,其余8家银行的消费额均同比出现下滑,占比超八成。
其中,平安银行和兴业银行信用卡消费额同比下降超10%,光大银行同比下降9.85%,民生银行、中信银行等消费额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在发卡量和消费额下滑之余,部分银行的信用卡贷款规模也出现了下降的情况。2023年上半年,工商银行、平安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和浦发银行的信用卡贷款规模均较2022年同期有所下滑,降幅分别为1.22%、6.97%、0.01%、9.14%和5.08%。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在大力发展零售银行业务的背景下,中国商业银行大力发展零售银行业务,信用卡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但在发展过程中,信用卡业务一些不足和问题逐步显现,如部分银行信用卡发展模式较为粗放,过度依赖外部机构发卡,息费不够透明,对消费者权益保护不力;部分持卡人债务负担偏重,违规套现、“以卡养卡”等问题层出不穷,资产质量有下迁的趋势。
在采访中,也有人对使用信用卡持支持态度。90后新媒体运营张扬认为,个人应该有一张额度合理的信用卡用来规划日常消费。“我在几年前办了一张信用卡,我给银行打电话要求把额度降到5000元,这张卡就作为我的日常开销卡,无论如何我都不会花超。”
张晨君的想法在假期使用信用卡后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这次用过之后发现确实可以省一些钱,我可以把手中的钱先存在银行拿利息,下个月再还信用卡,只要记得还钱就可以。”
“信用卡本身不会诱导你高消费,主要看你怎么用。”张扬说。(文中苑陶、张晨君、郑可兮、小米、小潘、任宇、徐丽、张扬均为化名)
来源:中新经纬 共2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