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身令”下仍存“隐秘的角落”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现如今,月饼包装全面“瘦身”,但在线上线下销售平台,“豪华月饼”并未绝迹,“瘦身令”下仍存“隐秘的角落”。
记者调查发现,月饼盒里放茶叶,混合销售仍存在。新国标明确规定,月饼不应与其他产品混装。然而在电商平台上仍有部分商家售卖的月饼礼盒内包含茶叶、茶具、刀叉、餐盘、纪念品等。其中一家店铺的客服告诉记者,“如果订单量大,顾客可以根据需要定制月饼礼盒,礼盒内容可随意搭配。”
同时,为了应对监管,部分月饼也耍“小聪明”,售价紧贴“红线”。按照规定,有关部门对单价超过500元的盒装月饼实行重点监管。经营者应当将销售单价超过500元盒装月饼的交易信息,妥善保存2年,以备有关部门依法查核。如有需要,有关部门将立即对经营者开展成本调查。但记者发现,多款知名品牌的月饼礼盒售价为498元或499元,市场中不乏此类售价紧贴“红线”的礼盒存在。
此外,一些高价月饼依然在售。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月饼售价已回归理性,但也有部分高档酒店、食品品牌推出的月饼价格较高。记者在某高档酒店的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发现,今年该酒店推出的两款月饼礼盒售价为888元和988元,分别包含四枚月饼。某知名冰淇淋品牌推出的一款中秋礼盒售价也达到了829元。还有一些商家售卖的“高端”月饼,表面标价在500元以下,但会在产品页面上要求消费者下单前咨询客服,客服会告知消费者礼盒的真实售价,并要求通过邮费链接来补差价。
“一瘦到底”还需形成监管合力
面对月饼市场仍然存在的种种乱象,多位专家表示,月饼“瘦身”势在必行,想要“一瘦到底”,还需社会各界形成监管合力。
专家建议,应进一步加强监管,根据市场乱象及时调整政策。北京市两高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张荆表示,市场监管部门要重视消费者举报线索,根据市场动向及时调整工作重点,加大对电商平台、社交网络平台等线上市场的监管。
月饼生产企业也应转变生产经营理念,将工作重点放在产品品质和创新上。天津市社会学学会会长张宝义表示,商家在月饼的包装设计上应该开拓新思路,不应一味追求包装材料的高档和包装设计的奢华,而是应该在创意上下功夫,挖掘月饼这一传统食品的文化内涵,环保又有创意的月饼礼盒会更受消费者青睐。
中国消费者协会呼吁,消费者应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月饼,注意食品安全,妥善保留发票等消费凭证,以便发生纠纷时有效维权。主动参与社会监督,发现问题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
来源:经济参考报 记者 栗雅婷 实习生 栾松巍 共2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