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播起初是主播一边直播吃饭一边与粉丝聊天互动。随着引入了粉丝打赏、直播带货、商家广告等机制,吃播逐渐成为一个新兴行业。
随着行业竞争越演越烈,一度出现了以夸张食量和吃相争夺流量的“大胃王”“暴饮暴食”式吃播,并催生出假吃、催吐等行业乱象。2021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正式颁行,严令禁止制作、发布、传播宣扬量大多吃、暴饮暴食等浪费食品的内容,否则监管部门将给予停业整顿、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等行政处罚,并追究包括主播在内的相关人员和责任人员法律责任。“风靡一时”的大胃王吃播类视频被叫停。
随后,一些主播开始利用大家猎奇心态制作吃稀有食材的视频。
中国传媒大学网络法与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 王四新:就是为了追求流量,追求点击率,获得更好的商业变现模式。你要去拓展你的路数,导致好多的吃播播主在吃的方式上、吃的食材上去猎奇,去满足人们的这种好奇心,去不断铤而走险。
专家指出,猎奇式吃播不但对野生动物保护产生不良影响,还会危害短视频行业的健康发展。
中国传媒大学网络法与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 王四新:因为他引导人们去吃国家保护动物的话,势必会导致国家保护动物遭受更多人的捕猎,遭受更多濒临灭绝的危险,也会诱导人们形成不正确的吃东西的方式。
多管齐下 刹住“吃奇”之风
专家指出,要想有效治理猎奇式吃播,必须多管齐下,从立法、执法、守法三个层面建立立体的合规治理体系。
近年来,为促进网络直播行业规范健康发展,有关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相继发布了《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网络直播营销行为规范》等一系列规范性和指导性文件。今年6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印发了《网络主播行为规范》,其中明确提到网络主播应当坚持健康的格调品位,自觉摒弃低俗、庸俗、媚俗等低级趣味,自觉反对流量至上、畸形审美等不良现象。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 朱巍:作为政府机构和监管部门来说,对这样的账号处理,不单纯是线上的处理。比如说线下相关的主播,涉事的MCN公司(网络表演经纪机构)也要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它有一个连带关系。
今年3月出台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明确规定了平台方所有推荐的内容必须经过相关的审核,而且要符合法律法规。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 朱巍:当有一些视频涉及猎奇的或者是容易引起模仿的危险行为的时候,有可能没有直接触犯法律,但非常有可能导致其他人的模仿。这样的视频是不能通过算法进入流量时段的。
中国传媒大学网络法与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 王四新:平台它的责任首先就是避免这一类猎奇式吃播行为在自己平台上形成一种氛围,发现有猎奇式直播来诱导人们去效仿的这种情况就应该立即采取措施,比如像账户冻结,或者没收非法所得,甚至严重的关停等等。
对于主播来说,进行美食分享直播和短视频拍摄时要明确法律底线。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 朱巍:作为主播来讲,第一个你要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单纯是《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网络安全法》,可能还包括像《野生动物保护法》,包括《网络主播行为规范》,再包括《反食品浪费法》等等,你要在了解这些的基础之上,才能保障你的音视频合法合规。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吃播 |